“吸煙有害健康”,曾經只出現在煙盒上的警示語今后也要“登”上酒瓶——由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從10月1日正式實施。
不過,記者昨天在各大超市采訪中發現,“過度飲酒,有害健康”等類似的警示語或勸說語,只出現在少部分酒類產品中,且不夠醒目。飲酒警示語有些“猶抱琵琶半遮面”。
只有少量酒產品標警示語
根據《通則》規定,包括啤酒、葡萄酒、果酒、白酒在內的酒精濃度大于0.5%vol(度)的酒精飲料,10月1日起都須貼有警示語或勸說語。
在杭州一家大型超市的酒類區,記者看到,各式各樣的酒種琳瑯滿目,白酒、紅酒、啤酒,國產酒、洋酒,散裝、精裝的應有盡有,其中絕大部分的酒濃度都超過了0.5%。
記者從貨架的最右端,逐一查看。發現只有少量酒產品已經標上警示語,其中以啤酒為多。如“過度飲酒,有害健康”、“暢飲美酒,適度尤佳”、“孕婦和兒童不宜飲酒”等。
粗粗一算,已執行規定的酒產品還不到10%。
酒類區一位推銷員向記者解釋,現在貨架上的酒基本上是中秋節前上架的。“可能等這批酒賣完了,標警示語的酒才可能大量上市。”
警示語太小不夠醒目
多數酒還沒有標上警示語,而有警示語的酒中不少存在字體偏小,且標示部位處于視覺邊緣的情況,讓人感到有些遮遮掩掩。
由于前幾天已聽說某罐裝啤酒標上了警示語,記者特意找到該酒類產品。仔細查看一番,就是沒能發現警示語標注處。
經過旁人指點,記者最后終于在酒瓶的低端邊緣處找到了“建議未成年人不宜飲酒”的那一行小字,字體比酒瓶上的其他說明字體足足小了一號。
記者把該啤酒與同類型的其他品牌啤酒讓正在消費的李先生看,讓他判別除了品牌不一樣外,兩種酒在說明文字設計上有什么特別不同的地方。“實在看不出來。”李先生最后也是無奈搖頭,當記者指出給他看時,他表示“實在太不醒目了”。
多數人覺得警示語溫馨
記者從質監部門了解到,他們將加大對無警示語酒種及生產企業的查處力度。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警示語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式酒種當中,且不斷規范。
不過,警示語到底能不能起到勸誡的作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顧客對此持有不同看法。
“有什么用啊,香煙標警示語好多年了,該買的人不還在買呀。”正在買酒的李先生說,商家出于利益考慮,不會禁止顧客買酒,何況顧客酒興上來,也顧不上喝多喝少了。
不過,多數顧客還是覺得警示語“很溫馨”,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徐小姐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酒產品中標警示語是國際通行的做法,這是與國際接軌的體現。”她認為,這也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尊重,雖然大家都知道多喝酒不好,但廠家如此提醒更具說服力。
“在酒桌上喝酒,拿起酒瓶就能看到警示語,多少會有些潛移默化的作用吧。”她笑言,對于那些不喝酒的人,酒瓶上的警示語也是個推脫飲酒不錯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