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是全國酒類生產大省,自2006年《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四川省商務廳酒類管理部門按照商務部廣州會議精神,內打基礎,外創環境,全面推行酒類流通備案登記制和溯源制。在工作中,以實施酒類流通隨附單和開展市場專項治理為抓手,酒類流通管理工作取得可喜成績。
四川省商務廳酒管處處長田勇介紹,首先,領導重視,責任落實。四川省商務廳制定下發了《四川省商務廳關于貫徹<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的意見》,全面部署了四川省貫徹執行《辦法》的各項工作,提出了具體目標要求和工作措施。各地商務局實行了主管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周密安排《辦法》宣貫工作時間進度,為全面貫徹和順利施行《辦法》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
其次,廣泛宣傳,深入動員。為了擴大《辦法》的社會影響,各地加大了宣傳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共印發各種宣傳資料和警示標識40萬余份,培訓企業人員3萬余人次,共接受相關咨詢服務8萬余人次。
再次,抓住重點,推動全面。一是將酒類流通備案登記工作納入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統一受理,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現已備案登記4萬余戶企業。二是《酒類流通隨附單》實行全省統一印制和管理,同時,抓好全省30戶重點酒類生產企業隨附單制度的執行工作為表率,全面推動了隨附單制度在全省酒類產銷行業的順利施行。三是抓住當地連鎖超市、大賣場、餐飲店等零售終端,通過召開座談會或上門服務等形式宣傳《辦法》。四是將隨附單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年終“酒類許可證”的審核和目標管理,下達到各市州,強化了隨附單查驗力度,增加了經營者守法意識。五是打造 “放心酒達標示范企業(店)” 和“散酒專賣示范店” 兩項工程,把規范市場與引導消費相結合,確保群眾飲酒安全。
四川省商務廳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還要求各地商務部門不斷強化酒類管理職能,加強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以全面適應當前酒類市場監督管理和深入貫徹執行《辦法》的工作需要。一是加強酒類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據統計,各地共培訓執法人員2000余人次。二是加強制度建設。各級商務局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了符合本地管理實際的信息通報、打假網絡、案件督查、案件舉報和公開銷毀、執法統計等配套辦法與措施;制定了規范酒類經營者和酒類流通秩序的系列規范性文件,印發了《酒類市場專項整治方案》,制發了《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的實施辦法》、《對突發重大假(劣)酒中毒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形成了一套保障有效管理、利于規范市場的酒類安全制度體系,為全省酒管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
與此同時,他們在工作中加強監管,凈化市場。省廳制定了《四川省酒類流通監督管理工作方案》,下發了《關于開展<酒類流通隨附單>工作專項檢查的通知》,確定了全省酒類流通管理的工作目標,即:全省21個市、州的188個縣(市、區)全面實行酒類流通備案登記制度;全省統一檢查隨附單和“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酒類商品”警示告知的執行情況,檢查面不少于70%;全省11個酒類產銷重點市及部分重點縣建立酒類流通監管體系和執法打假網絡,逐步健全酒類長效監管機制。
上下聯動,聯合執法。加強職能部門之間,省市縣之間,部門與企業之間的相互協作和配合,上下聯動、齊抓共管。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開展酒類產銷市場檢查1521次;出動執法人員9875人次,執法車輛2561臺次;檢查酒類批發市場及農貿集市1264個、批發企業2687個,零售門店(含賓館飯店)38729余個,搗毀制假窩點9個;查獲各種假冒國家名優酒5415瓶、劣質瓶裝酒7984瓶、劣質酒精39542公斤、劣質啤酒30216瓶,假冒洋酒5477瓶;查獲劣質散裝白酒8115公斤;現場封存無衛生、質檢合格報告的散裝白酒6831公斤;案值總額達360余萬元。通過整頓規范酒類流通市場,嚴厲打擊了酒類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