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商務部《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重慶市商業委員會按照商務部2005年底廣州工作會議和2006年5月北京座談會精神,扎實推進酒類流通備案和溯源制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截至2007年9月25日,重慶市42個區縣均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酒類流通備案登記工作,有36個區縣(占區縣數90%)不同程度地實施了隨附單溯源制度。目前,重慶5萬多戶酒類經營者中累計備案總數達32919戶,其中批發類4062戶,零售類22566戶,共有1838戶批發商領用了12802本隨附單。
重慶市商委彭志丹調研員介紹了他們工作中的先進經驗:
首先,及時制定了切實的規章制度,起草并于2005年12月出臺了與《辦法》配套的規范性文件《重慶市商業委員會〈酒類流通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解決了職級分工、備案原則、工作程序和大城市帶大農村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辦法》的實施創造必需的法制環境。2006年1月出臺了《重慶市商業委員會關于認真做好實施〈酒類流通管理辦法〉有關工作的通知》,對摸底調查、輿論宣傳、班子搭建、工作計劃、爭取政策等準備工作做了部署安排,掌握了主動權。
其次,積極與市政府法制辦和財政、物價部門協調,努力爭取市政府的支持,將原備案登記表的概念改為了備案登記證(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表)的新概念,實行證表分離。經營者遞交申報表,主管部門頒發備案登記證,提高了備案登記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也便于經營者長期保存和外出攜帶備案登記證明。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收取工本費,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區縣酒管部門的備案工作經費不足的情況。
再次,為了提高區縣酒管部門的備案登記工作效率,減少打印制證的差錯,重慶市商委趕在備案登記工作正式開展之前,自力更生開發研制與備案登記證配套使用的軟件打印包,操作者只要將申報表原始數據錄入打印包,既可打印制證,又可定期匯總形成統計報表。
同時,按照商務部關于隨附單的格式和印制要求,在本地通過招標競爭,確定了隨附單定點印刷廠,集中印刷,降低成本,還爭取到了墊資印刷、鋪底代銷的優惠政策,避免了外地印制費用高、路途遠、基層管理部門和經營者領用不方便的問題。
重慶市商委還加強宣傳,大造輿論聲勢,編印了《酒類經營者須知》宣傳單,發給區縣翻印散發。
自開展備案溯源制度以來,重慶市商委每季度發布一次工作通報,公布備案溯源制度推進進度,要求各區縣主動、例行的執法檢查每月不少于2次,檢查重點之一就是備案溯源制度的執行情況。
根據三季度酒類執法季報表的數據匯總,今年一至三季度累計,重慶市區縣酒管部門開展執法檢查1795天次,檢查酒類經營者(含酒廠、商貿流通、餐飲娛樂)25559戶,處置各種酒類經營違法案件1692起,其中涉及違法備案溯源制度的案件數為1285起,占了違法案件總數76%,絕大部分給予了責令整改和警告處罰,少數案例給予了罰款處罰。可見,加強執法檢查對于提高備案登記覆蓋率和隨附單批次使用率有著積極的作用。
彭志丹還對目前的酒類管理工作提出了四點建議:
首先,建議將隨附單與其他食品的溯源方式加以綜合考慮。其次,建議制定出臺啤酒使用隨附單的具體措施。再次,建議制定備案登記年審制度。實行年審制度對于動態了解經營者的變更、消失、隨附單使用情況以及其他經營情況十分必要。最后,建議加強酒類監管機構及隊伍建設。從上自下重視酒類管理機構建設,為基層商務主管部門爭取編制、經費和強化監管手段等工作條件提供政策支持。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