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在經歷近年的快速發展之后,也進入了一個相對過剩的時期。酒類企業面對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不得不由以往由內往外的思維,轉型到由外往內的經營模式,由傳統的功能與效益的營銷模式,走向以嶄新的產品與服務的客戶體驗組合,以期讓消費者獲得持續的感動,協助企業甩開競爭對手,甚至超越競爭對手。
關注消費者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需求
人是情感動物,有強烈的情感需求,比如獲得社會尊重認可、自我的價值感的滿足等等……這種情感需求的存在,正是感動營銷得以存在的基礎。海爾CEO張瑞敏就提出過這樣的“感動顧客”策略,他主張營銷是“買”不是“賣”。企業要向顧客“買”東西,買他們的滿意、信賴和忠誠,買他們的“心”。
酒類產品感動營銷的基本點,就在于以消費者的情感需求為中心,一切的營銷活動都應該圍繞著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關注消費者,就是關注市場。我們在每次的營銷活動開展之前,都應該深入市場,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將顧客的抱怨變成最重要的事情
明確市場定位
酒類市場是復雜多變且非常廣闊的,而酒類消費也是千差萬別,任何一個酒類企業,不管其規模有多大,都不可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其品牌也不可能讓所有的消費者都能接受。這就要求企業根據自身的優勢,明確界定自己的目標消費者,根據特定消費者的特性來進行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
國外某知名啤酒品牌剛進入中國市場時,不顧中國人喜歡淡爽型啤酒的事實,而一度按其本土的所謂“標準”生產醇厚型啤酒,可這種所謂“本質口味”的啤酒,并不能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所以企業年年虧損。這說明,不論你的品牌資產多么雄厚,如果不能與時俱進,不能根據目標市場的特點因勢而動,就不能取得目標消費者的認同,品牌就不能產生價值,甚至會被消費者所拋棄。
優化產品和服務
在已經眾多而且日益增多的酒類品牌中要想營建消費者對某一品牌的感動,產品必須精良并且具備與眾不同的特色。因為盡管消費者購買酒類產品的動機與目的千差萬別,但如果產品質量不好,就難以令消費者滿意,實現消費者的有效消費。
所以說,產品是各種營銷組合中最重要的因素,產品質量是企業的支柱,也是實施感動營銷的基礎,無論是白酒中的“茅、五、劍”,還是啤酒中的青島、燕京等知名酒類品牌,它們的品牌知名度在國內都已很高,但仍然圍繞質量這個主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努力開拓質量方面的新領域和潛在方向,推出質量更高的產品。
建設誠信文化
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長,誠信是酒企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酒類產品是建立在文化支配下的一種“精神商品”。消費者飲酒不僅僅是出于對產品使用價值的需要,也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而現代市場也已充分驗證:只有產品的訴求與消費者心理需求高度吻合時,才能形成最大的購買力。而酒類產品與消費者心理之間能形成共鳴的一個基本因素就是文化。
現在,由酒類企業主辦的各種酒類節日、品酒會、慈善活動和促銷活動等越來越多,這些活動的目的不僅僅在于講授品酒之道,而更多的在于通過真誠的情感互動,向消費者推介自己品牌的歷史和文化,以培育一批真正了解自身品牌價值的忠誠消費者。
說到底,營銷的本質就是做消費者情感方面的工作。我們只有用一顆至真至誠至愛的心去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以精良的產品和超值的服務讓消費者獲得完美的體驗,才能實現企業與廣大消費者在人生與情感境界上的最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