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鮮于文奇
重慶商報訊 今年6月詩仙太白與茅臺(600519,股吧)鎮元和酒廠合作推出“將軍酒”,渝產醬酒才首度引起業內關注。事實上,國內醬酒市場早已風生水起,南北多個醬酒派系齊放,茅臺、郎酒、武陵、潭酒等品牌在市場中表現出色,反觀渝產醬酒領域卻面臨著品牌空白的尷尬。
重慶白酒企業為何與醬酒絕緣?重慶白酒企業為何選擇就此時機試水醬酒?釀造醬酒到底是重慶白酒企業順應市場的跟風行為還是投入資金技術提升品質的內功修煉?隨著本報記者對部分重慶白酒企業的采訪調查,為你呈現出真實的行業動態背景。
拷問:
重慶為何缺醬酒企業?
重慶為何缺少醬酒生產企業?“重慶向來是以生產濃香、清香型白酒為主,缺少生產醬酒的傳統;加上一直有個誤區,好像醬酒只能是茅臺鎮和赤水河流域才能生產。此外,醬酒生產工藝復雜,對技術要求高,并非一般酒企所能實現。”重慶市酒類管理協會副秘書長高懷昌分析說。
相關資料顯示,近5年來,全國醬酒的產銷量平均增速達到了32%,是中國白酒5年來平均增速的兩倍多。目前醬酒市場銷售額在350億元左右,有業內專家預計,未來幾年其市場將達千億元。
目前醬酒呈現出明顯的地域派系劃分,例如黔派茅臺、川派紅花郎、吞之乎、湘派武陵、桂派丹泉醬酒等。相對國內醬酒市場的風生水起,重慶醬酒近年步履蹣跚。2010年12月,潼古酒業涉足醬酒領域;今年,國裕古窖酒業初次試水醬酒,作為重慶為數不多目前在產醬酒的企業,他們無疑成為打造渝派醬酒的先行者。
疑問:
渝酒為何涉足醬香領域?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重慶缺少可以叫響全國的醬香型白酒。”談及為何要開始釀造醬酒,國裕古窖總經理李智果這樣告訴記者。目前國裕古窖年產醬酒500噸左右,基酒儲存量1000噸左右。盡管國裕酒業已經在茅臺鎮擁有產量數倍于現廠的醬酒生產廠,之所以未選擇從茅臺鎮的酒廠直接調運基酒灌裝,主要原因在于重慶產地的重要性。
面對同樣的問題,潼古酒業常務副總向武表達了同樣的想法。“一是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在重慶本地釀造出真正的醬香型白酒,打破醬酒非茅臺、赤水河地區才能釀造的神話。二是填補我們重慶白酒在醬香領域的空白,打造出重慶的醬酒品牌。”向武說。
詢問:
渝派醬酒是如何釀造的?
釀造真正的渝產醬酒,就必須實現生產的完全本地化。“以前我們的曲藥是從茅臺鎮買的,質量上的不穩定促使我們自主研發。”李智果說,“做醬酒的,最講究水土氣氣生。”選址巴岳山脈,看中其和茅臺鎮類似的地理環境,非常適合醬酒微生物的生長與繁衍。“目前我們的工藝完全按照茅臺酒的生產標準在執行。”李智果介紹。
原料選材同樣也不容忽視,國裕古窖將紅櫻子糯高粱引入了銅梁,投入500畝蔬菜種植地進行試種。潼古酒業則在潼南開辟了2000畝的高粱種植基地。
潼古走的則是川派醬酒風格,潼古酒業目前是按照郎酒的工藝在生產。“我們釀出來的酒,經過檢測各項指標成分和古藺生產的醬酒幾乎一致。”對于醬酒酒質,向武很有信心。
多位重慶白酒專家也向記者證實,業內曾對國裕古窖和潼古酒業的醬酒樣品進行專業評測,結果令人驚喜:酒質非常不錯,完全媲美一批知名品牌。
不過,國家級白酒高級釀酒師周天春也指出,“酒質究竟好不好,最終還得靠市場來證明。目前,重慶醬酒生產還處于學習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聞縱深
重慶醬酒更需要品牌
醬香型白酒市場一片火熱,渝酒入局難免有“跟風”之嫌。李智果卻有不一樣的解讀:現階段的核心工作是提升和完善酒質,并不追求發展規模。向武則坦言,因為基酒的儲藏時間不夠,公司的醬酒品牌明年下半年才會推出,就是為了保證品牌的口碑價值。
重慶急需一個醬酒品牌,“外地醬酒普遍價格高,本土企業能生產高性價比的醬酒是消費者的福音。同時,不僅彌補了重慶白酒在香型上的空白,還有利于未來發展兼香型產品及促進多種香型的融合,有利于渝酒取長補短提升品質。”周天春說。“先提升與保障醬酒的品質,儲備一批基酒作為未來的調味老酒。接下來才該考慮的是品牌。”對于渝派醬酒的發展,高懷昌給出這樣的建議。歷經數日的采訪,讓我們不難看到,重慶白酒企業的渝派醬香型白酒發展,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