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小民 毛小民企業營銷策劃公司董事長
雖然白酒在國內市場的發展速度驚人,但是與國外的洋酒和葡萄酒目前在中國市場上大肆跑馬圈地相比較,其在國際酒類市場仍是一籌莫展,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白酒人心中的痛。
目前,中國白酒存在四個問題:一是國外缺乏白酒標準;二是白酒沒有批量進入國外流通市場;三是白酒缺乏海外認知度;四是中國的白酒文化在國外消費者心目中并沒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有概念,而不像中國人已經受到幾千年白酒文化的熏陶。
關于白酒標準問題。白酒作為一種飲品,消費者首先關心的是這種產品是否會給身體帶來危害。在歐美等國家,沒有標準的食品消費者是不敢嘗試的。但是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中國的政府機構、相關行業協會、酒企一起推動中國白酒標準的國際化,需要打通市場準入、流通的各個環節,才會真正讓中國白酒走向全球化。確定國際標準,打消國外消費者疑慮,是中國白酒走向全球化首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國際化就會成為死結。
建立合作同盟,需要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入手,快速切入國外酒類流通市場。這里的合作同盟,一是指中國的相關白酒企業可以聯手結成同盟開拓國外市場;二是指要與國外大型酒類貿易商等形成戰略聯盟,借助他們的渠道快速進入國外流通市場。有了渠道的支撐,才能真正建立中國白酒的國際影響力,國外消費者才會更大范圍地接觸中國白酒。
強化中國酒文化的傳播和體驗,把中國白酒消費融入到國外消費者的生活中,是其最終能夠在國外市場站住腳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洋酒和進口葡萄酒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快速發展,在于他們不是單純地推廣產品,而是推廣文化,并把這些酒類的消費逐步轉化成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洋酒和進口葡萄酒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文化推廣的成功。也就是說,中國白酒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要認真學習洋酒、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文化營銷、體驗營銷、生活方式營銷等方面。
首先通過白酒這一載體,讓國外的消費者感受和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進而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其次才是白酒產品本身給消費者生理上和精神上帶來的感受和認知。所以在中國市場上傳統的價格戰、促銷戰等方式并不適用于國外市場的運作,而應把重點放在文化營銷、體驗營銷、生活方式營銷上。當然這個文化營銷不是和國內一樣,單純的某個白酒的品牌文化營銷,而是一種大文化營銷、一種中華文化的營銷、一種中國酒文化的營銷。
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和國際影響力的增強,使有著國家品牌背書的中華文明和文化重要載體的中國白酒在國際市場上的認知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
盡管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們只要去做,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一定會到來,甚至將產生世界級的白酒奢侈品牌。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閆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