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央視廣告招標大會上,白酒企業大佬們一擲千金的豪邁,著實羨煞了葡萄酒、啤酒還有黃酒這些兄弟酒種的品牌企業,就連在場的其他行業人士也是羨慕嫉妒恨。
會場中,手舉989和936兩個牌號的代表從起拍價4000萬元開始,就卯上了勁,當競標價達1.7億元時,全場只剩下989號和936號這對競爭者,1.75億、1.77億、1.8億……
在場的所有人,似乎都成了這場爭奪游戲中的看客,他們肯定也想知道,這兩家企業是誰?為什么如此硬拼?
四川郎酒集團副總經理李明政曾在公開場合說,因為以前是沒錢有資源,現在是有錢沒資源,“央視招標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郎酒一直看好央視招標”。
估計持有此觀點的白酒企業不在少數。很明顯,央視對酒類廣告越限制,企業投放的力度反而越大,越限越“瘋”。難道除了央視廣告,就沒有其他更好、更有效的提升品牌的道路了嗎?
蘋果近期披露的2012財年年報顯示,今年蘋果用于研發方面的開支為34億美元,在總收入中占比6%;而廣告支出僅為10億美元,遠遠少于研發開支。
對比發現,以創新著稱的蘋果之所以能引領行業潮流,與其高額的研發投入不無關系。然而,酒行業在廣告投入與技術研發的對比又是如何呢?
《華夏酒報》記者調查發現,酒類上市公司都沒有單列科研投入費用,而是將其全部歸為管理費用之內。事實上,很多企業的科研投入遠遠低于其在品牌宣傳上的投入。
領軍企業們還應該在白酒的國際化上帶好頭,這一點可以學學聯想。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這是柳傳志的管理三要素,聯想在輸出產品的同時也在輸出中國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文化,同時,也在輸出著中國的智慧。
事實上,柳傳志在向世界輸出他的思想的時候,他也不斷地在公司(聯想世界各地分公司)、在學校、在央視頻道中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這也使得他和他背后的企業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和贊譽,這難道不是另一種品牌推廣方式嗎?
況且,在聯想多元化之后,其已經成功涉足了酒水行業,難道未來中國白酒的國際化之路也要靠聯想帶頭嗎?
酒類領袖企業們是時候好好考慮國際化問題了,當企業已經步入百億陣營的時候,企業的眼光還停留在國內市場,還在謀劃著如何和同業競爭者們搶“縫隙市場”,這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再回到央視競標的題目上,茅臺和劍南春的爭奪,只是央視整點新聞報時的一個廣告單元組合,為此,劍南春就付出了1.8億元的“代價”。
單純的整點報時,除了告知受眾準確的北京時間,然后表示《新聞聯播》馬上就要開始了,還能告知什么?
這不是我們酒類領軍企業應該帶領這個行業走的一條路。
為什么不能和央視其他欄目合作,做一期“舌尖上的中國美酒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記錄片,或是像浙江衛視打造“中國好聲音”一樣,推出一檔實力品牌節目?為什么不能和央視的海外頻道合作,向世界推廣中國的白酒文化呢?
為什么明明知道國家政策已經開始對白酒加以“限制”了,卻還要積極地、不遺余力地“跑”到《新聞聯播》的前面,高調的展示是否也意味著這些企業對品牌的不自信呢?
盡管我們承認也相信,劍南春不是秦池,也沒有可比性,但是企業現在的心態和當初秦池的心態是一樣的。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