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情濃。具有濃重地域情結的山東人對整個魯酒情感的感知,不是被喚醒的,而是與生俱來的——魯酒就是山東人的家鄉酒。日前,在山東花冠酒業集團董事長劉法來身上,《華夏酒報》記者切實感受到這種濃厚的魯酒情結。
談起魯酒,劉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法來動情地說:“花冠將會繼續堅持‘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釀酒’的經營理念,在質量和做人上下功夫。魯酒品牌是山東白酒企業的共同財富,花冠將會為魯酒的全面崛起,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一如劉法來既往的聲音:樸素、直接和從不掩飾的真誠。
山東花冠酒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魯酒企業中的“后起之秀”。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花冠酒廠曾一度瀕臨倒閉,在轉業軍人劉法來接手后,困局才發生改變。此后,花冠集團穩扎穩打,悄然完成了身份轉變,順利躋身魯酒軍團第一梯隊,成為駐扎在魯西南地區的一支生力軍。2010年9月份,劉法來從山東省副省長王隨蓮手中接過了“中國低度濃香型白酒著名企業”的牌匾。自此,花冠集團的關注目標已不止局限于本身的壯大,更多了對魯酒整體發展的望遠思考。
長期以來,魯酒企業在本地市場上諸侯割據,在山東省內市場形成了地方區域品牌和自家的銷售圈,卻在強敵環伺下缺少走出去的力量。
漢朝將軍李陵曾在《答蘇武書》寫道:“遠托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一代大漢名將錯惜時機未能為國家效力,最后唯有向故友空悲嘆境遇不利,壯志難酬成為千古憾事。而目前,志存高遠的魯酒企業趕上了魯酒快速發展的大好機遇。對于這些魯酒企業來說,為魯酒全局發展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種責任和成長的動力。作為他們中的代表之一,劉法來也在為魯酒成長而思考。他思考的命題是,花冠能為魯酒的發展做什么?
尋找魯酒的現實坐標
在思考的魯酒發展的命題之前,先讓我們尋找一下魯酒的地理坐標,定位一下魯酒今日的現狀。
在2012年齊魯白酒高峰論壇暨山東省白酒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會會議上,會議發布的《山東省白酒協會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中顯示,過去一年里,山東白酒行業在面對國內外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穩步增長經濟指標。縱觀整個2011年,魯酒白酒產量達到了99.17萬千升,同比增長17.3%。其中,22家企業年產量過萬千升,白酒的產銷率達到了98%。2011年,山東省白酒行業實現了銷售收入299.81億元,同比增長23.52%,利稅51.24億元。擁有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56家,過億元的企業28家,5億元以上的企業10家,10億元的的企業是4家。
這些靚麗的數據,反映出魯酒行業深厚的實力和底蘊。業內人士分析,在白酒告別全行業高速增長后,屬于魯酒的時代已不再遙遠。
目前,部分魯酒二線白酒企業希望通過深挖市場潛力完成向一線企業的轉身,而一線白酒企業則一方面堅持固守防線,防止被對方滲入,另一方面則在山東全省展開市場布局。兩者都在通過品牌優勢、營銷手段等進行市場運作,魯酒板塊正在發生蛻變。
以往彼此默認的品牌市場“蛋殼”現在正在被打破。“市場分散現象普遍,據守一隅,品牌內涵差距小是目前魯酒的市場競爭狀態。”一名魯酒企業負責人感嘆。但是,很多白酒企業卻忽視了一個現象:在家門口互相爭斗會兩敗俱傷,而且最終損耗的是魯酒整體的發展力量。
與山東白酒企業在本地市場運作和品牌競爭上熱鬧非凡的景象形成反差的是,大部分魯酒品牌在外埠市場聲音是一片沉寂。自家人的內斗,反為外來客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全國白酒行業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劃地而據的魯酒品牌,盡管一直在防守省內兄弟品牌對當地的進攻,但是卻往往忽視了外來知名白酒品牌的進攻。當這些魯酒品牌認識到這一現實時,已顯得防御乏力。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面對山東市場這塊誘人的大蛋糕,外來品牌的進攻,絲毫沒有半點的手軟。
如今在山東的一個縣級市場上,就可看見各種外地酒對魯酒品牌的擠壓,在這些外地酒中不但有顯赫一時的名牌酒,還有不知名的區域品牌酒。可以說,外來品牌對魯酒發展空間的進攻不遺余力。無怪乎,業內人士驚呼:“魯酒思危”。
《山東省白酒協會六屆理事會工作報告》稱,在整個“十一五”期間,魯酒企業除了一般性的小技改項目和正常的規劃搬遷,無大投產投資項目。與此同時,黔酒板塊、川酒板塊、蘇酒板塊等正在加緊擴產投資。如占地7000余畝的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建設項目進度已經過半,江蘇洋河酒業投資53億元建設的6平方公里酒域項目第一期擴建工程已開工等等。一旦競爭企業完成新建產能的釋放,魯酒企業在整個“十二五”期間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有耀人成績”是魯酒企業的經度,“需正視危機”則是山東白酒的的緯度。經度和緯度交叉所形成的點,就是魯酒發展目前發展需要正視的現實。
著眼自身能壯行魯酒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事實也證明,服務于未來的思考,才有利于遠行。
作為魯酒版圖上的組成部分,每一個山東白酒企業都有責任認清魯酒的現狀,思考魯酒未來的發展之路。
日前,在花冠集團的會客室,劉法來和記者分享了他關于花冠為魯酒發展做什么的思考:現在魯酒發展駛入快車道,每個魯酒企業都在朝著更大、更遠的目標發展,在這種形勢下,作為魯酒“新秀”的花冠,就要承擔發展的重擔。
業界人士認為,謀劃魯酒振興,需要經過兩個步驟:其一,守住根據地的山東白酒企業要從自身做起,調整內息、修煉內功,強化自身品牌。其二,做大做強后,攘外御敵,把市場向山東省外擴展滲透,完成“走出去”的跨越。而后者的實現是以前者的發展為前提的,即在走出去之前先煉好內功。
對此,劉法來的認識相當清晰,“魯酒整體的發展離不開山東每一個白酒企業的共同努力,做好我們自己才能為魯酒發展出力。魯酒要想全面崛起,各個企業就要做好自己,釀好自己的酒,辦好自己的事,不要眼睛一直盯著外邊,更多的時候是要看自身是否壯大了。”
對于花冠自身的發展,劉法來認為:“花冠從自身做起,首先是抓質量。我剛到企業時,很多人說我不懂經營,應該先抓經濟,解決吃飯問題是當務之急。我沒有這么做,我先讓一線員工釀好酒,我覺得這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根基。有質量才可以讓消費者認可,才能獲得市場。企業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想長期占領市場那是不可能的。花冠對質量的追求是不惜一切代價的。我認為,魯酒企業整體的發展需要以質量為基礎。也許有些企業會在調整期時,選擇把營銷做到極致,從而忽略產品質量,不重視產品品質。我認為,越是到了調整期,越要回歸到釀酒的本質上來。實踐證明,一些只求眼前利益不注重質量的小廠,只會在酒業洗牌時被淘汰,這是他們不注重質量的后果。”
除了質量,劉法來還一直強調花冠的做人和誠信。劉法來向《華夏酒報》記者表示,好人品才能做出好酒,先做人,后做事,做好人,再去做好事。一個人連人都做不好,還能做好事?“實實在在做人,認認真真釀酒”是我們的座右銘,花冠一直強調要實實在在做人,比從基礎抓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花冠能夠從一個不起眼的縣辦小酒廠騰飛出來,也在于我們深信誠信的價值 ,我們有的是‘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的觀念和行動 。對于魯酒企業,也應該這樣,誠實做人、誠信做事,其發展就是必然的,走向全國也是必然的。”
為了說明誠信對企業的重要性,劉法來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花冠集團的一個業務員去收經銷商的欠款,本來欠款是2000元。結果對方一時疏忽打了20000元,這名業務員一看錢不對,馬上返還回去了,此事讓經銷商大為感動。“酒憑質量,人貴品質”,兩者和諧統一,最終成就了花冠的自身品牌。
“魯酒的發展還需要一個開放的心態,共同學習才能共同進步,最終才能為魯酒發展形成合聚之力。”劉法來說,每個企業發展都需要一個開放的心態,凡是值得學習的我們都應該學習,大家相互學習,不影響向對方保留。年前很多廠家到花冠來參觀,我都會跟他們說,到了我們廠子里可以隨便看,如果想了解我們改進的機械化技術,可以給你看圖紙。
記者想起美國總統肯尼迪有一段名言是,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什么,而要問你為國家做了什么。這句話如果對于魯酒企業就是,要看我為魯酒做了什么。
劉法來說,“我認為魯酒本就擁有走向全國化的基因,雖然魯酒企業的布局比較分散,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魯酒更好的發展。但是,魯酒企業可以壯大自身的力量,然后抵御外敵走出去,我相信魯酒一定可以形成一個拳頭。像蘇酒一樣,抱團打天下。而現在,做好自身就是為魯酒的發展做貢獻,謀魯酒全局發展是為了自身發展。我們可為魯酒發展做什么?首先一條就是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