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2年的“塑化劑”事件,以及連番出臺的嚴控“三公”消費、軍委“禁酒令”、各級政府嚴禁“奢華”消費等政策,2013年被眾多業內人士認為是白酒業的拐點之年。而2013年白酒業究竟將會出現何種變局,又會往哪個方向發展,《第一財經日報》邀請寶豐酒業企劃中心總經理晉育峰、1919酒類專業連鎖超市董事長楊凌江和思卓咨詢董事長祝有華進行圓桌對話,希望能夠勾勒出2013年白酒業的可能發展脈絡。
第一財經日報:怎么看2013年的白酒行業形勢?
祝有華:2013年應該是白酒行業調整的時期,不過由于宏觀經濟未來不太可能出現太大的問題,白酒行業應該也不會出什么大問題,但行業增速會放緩。今年可能會發生行業格局的調整,企業的業績會出現分化。一般的商務消費、次高端和中端產品的增長會比較穩定,但高端消費受“三公”消費受限影響可能會出現下降。
晉育峰:2013年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增速會放緩至12%以內,從產品來說,高端白酒增長勢頭會放緩,而正在做全國化的二線地方品牌如西鳳酒、衡水老白干等省外拓展的步伐可能會減緩,這些區域性地方中小品牌的增長會給它們帶來更多的阻力。2013年行業增長空間主要在80元~500元價位的產品之間,500元~1000元之間價位的產品增長速度會放緩,1000元以上產品增速會大幅放緩。
楊凌江:2013年名酒的一批價和實際零售價、團購價崩潰點可能是在3月份,過年這個旺季估計經銷商出不了什么貨,可能到3月份經銷商拿到了去年的返利后,看到形勢不好,只會更失望,已經到淡季了,經銷商的資金鏈壓力很大,貨就會大量出來了。
日報:主要上市白酒企業能否完成2013年的銷售任務?
祝有華:應該問題不大, 一些白酒企業都有預收賬款等業績調節機制,應該在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中預留了部分業績,2013年是調整的第一年,影響不會那么快體現出來。
晉育峰:貴州茅臺完成2013年的業績指標有一定的難度,五糧液30%的增長目標若營銷變革到位的話可能能夠實現。我這兩年看到不少地方政府所謂的工業園區、產業園,很多都是空殼,或者企業進駐了沒有開工,目前對多數所在地擁有大型骨干白酒企業的地方政府來說,當地除了白酒業其他產業多不景氣,白酒骨干企業多是國有企業,地方政府也只能對這些白酒企業提出較高的業績要求,這與白酒企業轉型應對行業周期所需要的騰挪空間是相矛盾的。
楊凌江:很多大經銷商都是通過賣場出貨的,我了解的情況,超市賣場名酒目前的銷售形勢非常差,賣場商超這樣的主力渠道都賣不動的時候,都是依靠下面的灰色渠道,真正的問題不在于價格管控,而在于他們的銷售結構長期依賴于灰色團購。長此以往,遲早會出現大問題。
不過,白酒企業自身的整體業績增長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幾大名酒的經銷資格還是緊缺資源,渠道銷量下降、渠道零售價格的下降不代表廠家業績的下降。
日報:白酒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這一輪的白酒業增速放緩?
祝有華:渠道碎片化是目前白酒渠道上最為明顯的變化,所謂碎片化的實質就是白酒消費群體的分散與分離。與之對應的則是對渠道提出更專業、更精細的要求。白酒企業不僅需要向各級渠道成員提出任務和要求,還要主動規劃各級成員的發展,并且為其能力提升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在未來,白酒企業與經銷商之間不再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而是目標一致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誰先構建起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誰就會領先對手。
晉育峰:酒企應該轉向消費者品牌建設,更多地與消費者開展多元溝通而不是僅僅與渠道溝通。此外,酒企需要在現有渠道深耕的基礎上,做渠道服務而不是向渠道強壓的工作;其次,由于政務消費敏感度的提高,直接的政府消費可能會有明顯下降,但可能會轉化成商務消費,酒企應該加強商務消費渠道的拓展。
楊凌江:目前白酒行業的壓力主要在經銷商身上,經銷商日子比較難過,經銷商的“船快沉了”,但實際上廠家是站在岸邊,廠家應該重視經銷商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