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酒行業進入高庫存時代,壓力誰來承擔,成為考量廠商關系的新命題。 破解高庫存顯然不是單方面的,廠商之間需要協同解決這個難題。
新年伊始,貴州茅臺內部通報的一份處罰文件引發廠商關系新的震動。
據了解,近日貴州茅臺在其內部客戶系統下發通報文件,對重慶永川區皇卓商貿有限公司、西藏亞雄名酒食品經營部、玉林百興盛酒業有限公司進行“黃牌警告”。原因是上述三家公司存在低價和跨區域銷售行為,但鑒于上述公司價格違規是在2012年12月18日濟南全國經銷商聯誼會議之前的行為,決定從輕處理。
即便如此,這三家公司也被處以暫停執行茅臺酒合同計劃,扣減20%的保證金的黃牌警告。如果這三家公司再有違規現象,將會面臨被解除合同的懲罰。
據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這三家公司外,還有三家公司遭受處罰,個別大經銷商被處以永久削減年配額30%,并處罰保證金30%。此前茅臺從未有過如此嚴厲的處罰,這個舉動表明茅臺在決心保價的同時,開始對經銷商進行梳理。
該知情人士稱,處罰并不是目的,為了維護大多數經銷商的利益,茅臺對違規經銷商進行處罰是必須的,此次處罰也是一視同仁,其中不乏與茅臺合作多年共患難的客戶。但另一方面,經銷商之所以低價和竄貨,也說明其庫存壓力之大。
受經濟大環境不理想及“三公消費”打壓等因素影響,名酒的庫存問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除茅臺外,其他名酒企業大多也都面臨這一壓力。2012年的結束并沒有帶走這些問題,茅臺此舉或許只是開始。
洗牌在即
早在這一輪庫存危機爆發之前,就有人預測出這個結果。
2012年年初,江蘇蘇糖糖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鎖就對行業形勢表示了擔憂,并且一再提醒行業冷靜分析。“在經銷商這個環節,恐怕多數品牌的庫存都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酒廠還像以前那樣高歌猛進,一個勁地壓貨,經銷商很難承受,恐怕要不了太長時間,壓力就會傳遞到上游生產企業。”這話是2012年8月份說的,如今一一驗證。
高庫存帶給經銷商的最大壓力,主要是現金流方面。經銷商將資金打給酒廠,再將酒分配給下一級的渠道商。一旦渠道商的貨賣不出去,資金無法回籠,就會造成經銷商現金流短缺,甚至被淘汰出局。迫于庫存壓力,有些經銷商要么低價拋售或竄貨,要么干脆就直接換一個行業。
&nbs文章來源華夏酒報p; “資源性經銷商將會迅速出局,大危機下部分經銷商會由于資源斷裂被洗牌。”北京方德咨詢機構董事長王健認為。
當前經銷商的庫存壓力,一方面是來源于廠家的壓貨,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經銷商受廠家政策的吸引或管理不科學等因素,與廠家簽訂超出自身承受范圍的進貨計劃。王健認為,在當前不容樂觀的大環境下,一些理性的經銷商會脫穎而出。
“很多人都在抱怨庫存壓力大,在我看來,大環境確實不夠理想,但我覺得導致經銷商庫存問題不能都推卸給酒廠,經銷商自身的管理肯定也出了問題。”來自河南的經銷商郝宇峰表示,“我們公司只做合理庫存的設置,即便完不成任務,不要廠家的返利政策,我們都不會壓貨。這是我們公司的原則,一切以合理科學的方法設置庫存。”
抱團過冬
當行業進入高庫存時代,壓力誰來承擔,成為考量廠商關系的新一命題。像茅臺那樣對違規經銷商進行嚴厲懲罰固然是保價的必須之舉,但是經銷商在違規背后所承受的壓力也不能不得到重視。
面對庫存壓力,一些酒廠已經開始采取實際行動,比如酒廠降低任務量、采取產品回購政策或是進行減量保值等。日前,有媒體報道,郎酒2012年銷售額約為120億元,沒有達到年初135億元~150億元的目標。對于2013年的目標,郎酒方面表示“2013年的銷售目標是控量不增長,速度會降下來,銷售額只求在120億元以內。”業內人士稱,郎酒減速是基于市場現實考慮,同時為了騰出空間降低經銷商庫存,對業務人員及經銷商進行規范和調整。
瀘州老窖方面也有相應動作。據了解,瀘州老窖早在11月前已在全國經銷商庫存中“回收”10萬件國窖1573產品。被稱為“張良奇謀”的這一動作,是以各地經銷商的名義,由瀘州老窖擔保,以860元/瓶的價格向銀行抵押貸款(當初進貨成本平均約為700元/瓶),并由瀘州老窖統一將這10萬件產品封存3年,由此達到控量保價的目的。
在高庫存環境下,應對不是單方面的,廠商之間需要協同解決這個難題。一方面是廠家主動協助經銷商去庫存,雙方協商解決關于任務、資源投入和讓利等問題,并適當妥協;另一方面,經銷商也需維護廠家的規定,不低價拋售和竄貨,保證市場的正常秩序。通過這一輪庫存壓力的洗禮,廠商關系有望在梳理中進入更緊密的階段。
回歸理性
在白酒行業前幾年的高速成長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透支資源、急功近利的負面影響。在品牌還不夠強大的時候,預支未來的利潤投入廣告戰和價格戰中;在渠道建設還不完善時,透支品牌價值開發貼牌產品。
如今,當白酒行業遭遇外部壓力和內部飽和時,這些負面影響便以各種形式暴露出來,庫存壓力或許只是其中之一。
當前的調整,不僅讓一些之前高歌猛進的酒廠放慢腳步,俯下身與經銷商更深入地溝通,也讓一些經銷商有所思考,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模式。包括蘇糖在內的很多經銷商在產品選擇上都偏重于高端白酒,特別是名酒產品。在蘇糖的產品結構中,有一家名酒企業的份額甚至占到60%以上。此次行業調整恰恰針對高端名酒的力度更大,陳國鎖也對自身提出了“轉方式、調結構、強管理”的調整思路。
盡管有調整,但大多數經銷商依然對未來保持樂觀和堅定的信心。一方面他們相信自己的實力足以支撐到市場回暖的時候,另一方面,他們也堅信并肩多年的廠家不會對自己置之不理。更重要的是,人們相信白酒行業的生命力并不會因為這次調整而萎縮,最終行業依然會向前發展。
危機之中,似乎行業正在朝著理性的方向邁開腳步。連此前因“三公消費”獲益卻屢受詬病的茅臺,也準備趁這次機會擺脫對“三公消費”一定程度的依托。隨著以茅臺為首的示范效應,長期困擾白酒行業發展的政治和輿論壓力有望得到緩解,白酒行業有望在合理的速度和健康的方向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