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部門粗略統計,中部地區次高端市場容量湖南為10億元,湖北為8億元,安徽為7億元,山西為6億元。次高端消費帶是國內白酒市場取得顯著突破的一個區間,眾多引人注目的“新秀”都誕生在這個區間,如安徽的口子窖、江蘇的洋河、湖北的白云邊、江西的四特等。
湖北省白酒銷量位居全國第三,總產能卻僅居全國第七。早些年,鏖戰武漢這一市場的多是省外品牌,如瀘州老窖、郎酒、迎駕、洋河、衡水老白干等,能扛住150元/瓶—500元/瓶區間的鄂酒幾乎鳳毛麟角。近年,隨著鄂酒板塊的整體崛起,白云邊年份系列、石花霸王醉、天龍黃鶴樓、稻花香珍品一號等,在這一區間逐漸嶄露頭角,其中白云邊2009年在武漢市場銷售突破5億元,且高齡年份酒比重越來越大,令對手不寒而栗。其他鄂酒能否抓住這個契機,成為未來3年—5年能否做強的關鍵。
一滴水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以中國高端白酒為代表的中國本土品牌在海外品牌的全方位圍擊中,開始摸索提升品牌溢價、邁入奢侈品殿堂的門道的環境下,酒企自然也迎來了資本的“眼光”。面對資本攪動下的隨著資本在白酒行業燒錢圈地的完成,中高檔白酒邁入高速景氣上升通道。在過去的2—3年里,其價格、產銷量、利稅年年漲,發展勁頭十足。有一個例子可以佐證,與2011年相比江蘇省的蘇酒集團在成功整合后收入利潤排名一舉躍入全國三甲。可見,資本的力量是無窮的。
從運作來看,業外資本進入酒企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收購酒廠后,將酒業作為主營業務之一,全面介入企業的經營管理。另一類是在白酒行業進入也較深,在被投資企業擁有較大話語權,股權比例較高(全資收購、控股或有重大影響),但需要和原股東或管理層合作,只是部分介入酒廠的經營管理。還有一類主要是通過參與改制、增資擴股等形式獲得股份,財務投資為主,部分以上市為目的,主要是創投基金、產業基金等。
白酒的興盛離不開資本的支撐, 2010年以后,房地產的熱線并沒有涌向股市,而是涌向了白酒行業,參股、收購股權、兼并等資本運作事件層出不窮。從白酒供給角度來看,擴產、整合、產區等將成為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主旋律。
市場證明,誰掌握資源,誰就能掌控主動。對于二線品牌,除了品質、在區域市場的地位以及估值,酒類生產許可證的稀缺性,也正是資本看重的因素。因為目前國家已經不再審批新的酒類生產許可證,這從源頭扼住酒類生產企業的咽喉,從某一方面,這必然對白酒行業的集中性和規模化發展,面對未來的消費利潤空間,這不可能不會引起資本投資的關注。據說四川省有2000個酒類生產許可證,湖北省僅有200家,這必然在加劇一些在二線及區域品牌的白酒企業的復興。
對于酒行業來說,自從2001年開始,白酒行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黃金期,因高回報導致資本趨之若鶩。黃金十年后,白酒一線品牌增長漸趨穩定。二三線白酒品牌的增長空間相對較大,增速未減。從全國范圍來看,鄂酒大多數處在二三線梯隊,正是資本看重的對象。值得提出的是,現在正是酒企的“低谷期”,目前整個白酒行業成本相對較低,利潤空間巨大,巨大的品牌價值支撐了產品的高價位。白酒行業極強的爆發力、高附加值、高回報率、快速成長性等讓資本嗅到了運作高端白酒巨大的利益誘惑。
早在2002年至2005年,稻花香集團以產業資本的身份,連續收購了關公坊、楚瓶貢、屈原、昭君四個品牌。2005年,徐東集團收購白云邊;2008年,凱樂科技收購黃山頭;2009年,黃山頭酒銷售突破1億元。2009年,維維就入股枝江酒業。知名的黃鶴樓,在天龍介入,走出了一條探索之路。在地方上,襄陽整合區域內幾家酒企共同推出大漢光武酒,整合資源,以統一品牌促進企業升級。黃山頭酒的投資方是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以高科技新材料為基礎的多元化實業上市集團(2000年7月,“凱樂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600260)上市)。
2012年鄂酒得到了資本的密切關注。2月初,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邱中偉帶隊考察稻花香集團,表達了深入合作的愿望。3月中旬,復興集團旗下平耀投資總監施小平向湖北石花酒業傳遞戰略合作意向。施小平表示,2012年復興集團將加大白酒領域的戰略投資,鄂酒成為重點關注的板塊。4月初,武漢多米投資有限公司完成對麻城市釀酒廠(麻城市釀酒廠始建于1954年)的整體收購,圍繞產地獨一無二的紅色文化和將軍文化,10月初推出新的品牌“將軍紅”一經問世就得到了大別山市場的認同,作為中國境內一家聲譽卓著的、以投資和咨詢為核心的綜合產業集團,多米國際集團依托智力資本,能提供更先進、更高層面的營銷管理輸出和智力支持,這對咨詢服務行業介入實業運作具有借鑒意義。
實踐總是走在認識前頭。湖北白酒市場的未來,只是全國白酒資本市場的一個縮影。湖北白酒行業從白云邊開始的整合復興,到二線品牌的資本之路,是否下一步發展機遇已經來臨?
湖北白酒市場,查鋼先生認為作為鄂酒未來的展望,通過資本市場介入,兩者的發力,必然會對鄂酒板塊帶來重大震動和改變。從湖北市場整體來說,與川酒、貴酒、蘇酒和徽酒近幾年的“跳漲”相比,湖北白酒企業的發展是落后了。業外資本對鄂酒的關注,毫無疑問將整體提升鄂酒行業升級。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資本市場的后遺癥效應,如國際資本總打沒有不準備的仗,2008年之前,國際資本偷偷潛入,最早進入實體經濟中的白酒企業。經典之戰莫過于2005年,帝亞吉歐開始以股權收購方式滲透水井坊,最終在2010年3月,控股全興集團53%股權,間接控股水井坊39.71%的股權完成收購。
在鄂酒中有白云邊的標桿現象,白云邊的年份價格具有市場的風向標的作用,9年陳釀、12年陳釀、15年陳釀不等,兩年前的9年,如今的12年,都是市場的主流價格產品,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15年陳釀也開始具有標桿效應。白云邊的標桿占位一方面為鄂酒的市場發展提供了借鑒。另一方面正是因為白云邊的標桿占位,使眾多的鄂酒走不出價格怪圈。不能超越,只有跟隨,這樣反而又制約了鄂酒的發展。石花的霸王醉,以高度酒占位,成功的在市場上獨領風騷。這大既是復興集團旗下平耀投資總監施小平向湖北石花酒業傳遞戰略合作意向的真正原因吧。可見,“打鐵還須自身硬”,資本雖然逐利,但是要想獲得資本關注,酒企必須要有自已的核心競爭力,所謂強強聯手,才能雙贏。
業內專家預計,2011年白酒行業銷售增速在25%左右的水平,白酒行業未來5年至少將保持10%的銷量增速,利潤仍可有20%~30%的增速。這為資本介入提供了時間和空間。這是市場規律無法改變。查鋼先生認為我們時刻要警惕:“資本的本質就是逐利性,很多業外資本盲目追求短期效益,賺一把就走的現象屢見不鮮,白酒企業還是要靠自己救自己。”資本圈地運動完成后,新管理模式、發展思路、管理團隊,促使白酒快速崛起。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觀規劃,群雄割據的直接后果,導致白酒市場上品牌林立、過度競爭。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收入的增加,各家酒企紛紛將產品定位到富人階層與政務、公務消費這一特殊的群體。使得白酒越來越走向高端化,促成白酒產業鏈和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在資本強盛的時代,消費定位與銷售策略,助推中高檔白酒漲上泡沫價。這對可持續的市場環境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