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里,全球干邑市場的整體狀況并不太令人樂觀。根據法國國家干邑酒行業管理局(Bureau National Interprofessionnel du Cognac,縮寫為BNIC)公布的數據,從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的12個月內,全球干邑的出口額和出口量分別下跌10.2%和6.7%,其中,VSOP及以上級別的干邑下跌最為嚴重。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2015年,干邑市場將何去何從?市場會呈現哪些新的潮流和熱點?哪些品牌值得關注?
破局在即
干邑生產商和奢侈品分析師一致認為,干邑市場衰退持續的時間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
2014年11月份,EY咨詢顧問公司的全球奢侈品總監Paul Wood表示:“干邑業并沒有預測到發展速度會如此緩慢,目前的狀況令許多奢侈品公司始料不及。”在干邑市場回暖“曙光”仍然遙不可及的情況下,干邑生產商們不得不開始認真考慮如何轉變經營模式以提振銷量。
一些干邑生產商開始將重心轉向更年輕的酒款,尤其是VS級別的干邑。在截至2014年7月的12個月里,主要受美國市場的強勁推動,VS級別干邑的銷售量上升了3.1%,銷售額增加了升1.8%。到2015年,在西方市場以及中國香港、上海等成熟的亞洲城市,會有更多品牌效仿拿破侖(Courvoisier)干邑的模式,借助調配雞尾酒方式推廣的做法將更為常見。而在中國其他城市,則如同馬爹利鼎盛(Martell Distinction)干邑的做法一樣,干邑更多地被當作一種佐餐烈酒。
但這并不意味著奢侈級干邑整體“失寵”。雖然一些生產商會更多地關注中低端產品,不過也有部分生產商繼續堅持走高端路線,把重心放在傳統的西方市場。比如,2013年,英國市場干邑的增長率高達10.1%,在美國也增長了1.9%。就銷售量而言,美國是最大的干邑市場。
拿破侖干邑和軒尼詩干邑都明智地在不同市場推出了不同價位的產品來擴大消費群體,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世界第六大干邑品牌——蒂豐干邑(Cognac Tiffon)的Jan Braastad相信,干邑生產商效仿軒尼詩的模式更容易生存下去。“可以說,目前軒尼詩是干邑行業的領軍者,我們都在以某種方式學習他們的策略,雖然我們并沒有公開承認這一點。顯然,大品牌們指引著我們的發展方向。”
可喜的是,隨著中國市場塵埃落定,生產商已經對其全球產品供應進行重新布局。根據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所(IWSR)的預測,從現在到2019年,全球干邑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有望達到2.4%——這相當于2008~2013年間的2倍,關鍵是要打好“持久戰”。
2015年哪些產品最熱
隨著干邑愛好者將關注重點從陳年轉移到風土,單一葡萄園干邑將大行其道;如果生產商能夠成功擠占廣大本土品牌的份額,南非市場大有潛力。此外,不標年份的干邑將會大量上市,價格也非常多樣。
三大品牌值得關注
御鹿(Hine)
獨立干邑生產商御鹿打破傳統,推出2005年份“Hine Bonneuil”這款主打“風土”特色的單一葡萄園干邑。御鹿干邑的獨到之處在于只挑選烘烤度最低的橡木桶陳釀,避免濃重的橡木味道掩蓋干邑原有的細膩酒香。這款干邑同樣傳遞了“葡萄園在任何年份的風土特色”。隨著御鹿引領單一葡萄園年份干邑的創新潮流,消費者有望享用到更多的年份干邑佳釀。
拿破侖(Courvoisier)
隨著新瓶設計的推出,以及一系列以突出其文化傳承和與巴黎文化緊密關系的市場營銷活動的開展,Beam Suntory集團所有的拿破侖干邑將在2015年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
寶伯特(Braastad)
作為世界第六大干邑品牌,寶伯特仍主要依賴于挪威市場。該品牌計劃擴大銷售范圍,包括美國、東歐和中國等市場。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