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威斯巴登和呂德斯海姆之間的埃特維爾(Eltville)小鎮,靜靜流淌著一條小溪,埃伯巴赫修道院(Kloster Eberbach)就座落在小溪旁邊的山坡上。在午后陽光的照耀下,這棟中世紀的建筑顯現出遠離塵囂、超凡灑脫的氣質,很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這里堪稱“萊茵高葡萄酒的搖籃”,沒有哪座建筑能像這座修道院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酒莊一樣如此真實地記錄了德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釀酒歷史。
在修道院酒莊Cornelia Schlepper女士的帶領下,國際采訪團一行先后參觀了古老的修道院酒莊及其新建的現代化酒廠Steinberg。循著修士們的足跡,記者仿佛一日跨越千年,那些塵封的歷史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伸手觸摸……
歷史的脈絡
Eberbach的意思是“野豬河”,相傳天主教西妥教團(Cistercian)的修道院長Bernard of Clairveaux 參觀Arcadian山谷時,看到一頭野豬突然從小河對岸竄了出來。雖然這是否為其名稱的真正來歷并無據可考,但建造這所修道院的修士們確實來自法國。1136年,12名法國勃艮第修士來此修行,在Bernard的指導下建成了著名的埃伯巴赫修道院,并在修道院附近的山坡上種植下他們帶來的葡萄樹。
借助釀酒,埃伯巴赫修道院開始蓬勃發展,很快成為當時德國最大和最富有的修道院之一。到了15世紀,教會的發展盛極一時,擁有約1萬公頃土地,其中300公頃為葡萄種植用地。但由于隨后幾個世紀的戰亂,大量的修道院被毀壞,埃伯巴赫作為修道院的使命結束于1803年,成為當地Nassau侯爵的產業,到1866年,成為普魯士邦國的“御園”,主要供王室飲用,最后在1945年,成為黑森州的州立酒莊。龐大的修道院建筑除了保留教堂、釀酒及儲酒室等古跡外,其葡萄園區仍然繼續生產葡萄并釀造美酒。由于埃伯巴赫修道院的修士來自伏舊園(Clos Vougeot),所以這座修道院也和伏舊園一樣,用石頭圍墻把整個園區圍繞起來。整個圍墻綿延3千米,高度在3米~5米不等。這也是目前德國唯一一個用圍墻圍起的葡萄園。
經過歷史的沉淀,這個有著近900年歷史的古老修道院酒莊已經發展成德國最大的釀酒廠,擁有超過200公頃葡萄園,年產量達190萬瓶。2008年夏季,就在離修道院僅幾百米遠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現代化釀酒廠Steinberg,其規模居歐洲之首。酒廠的生產車間分為3層,每天可加工7000升葡萄汁,整個過程在重力作用下輕柔地完成,最后輸送到14米深的地下酒窖中。巨大的酒窖在地下延伸5000平方米,可容納多達1300萬瓶葡萄酒。現代化的Steinberg酒廠和古老的修道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感。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關于雷司令白葡萄酒的最早文字記錄就產生于埃伯巴赫修道院且至今仍然保存在這里,日期為1392年3月13日。此外,德國白葡萄酒中有名的Spatlese(晚收酒),一般被認為是由約翰山堡的大主教Fuldaer在1775年因信差的遲到而湊巧用貴腐菌的葡萄所釀成的美酒。但在1753年埃伯巴赫修道院膳房的記事本上,卻清楚地記載了從Steinberg園摘取長了霉菌的葡萄可以釀出極其味美的酒。這段文字無疑可以證實,埃伯巴赫修道院比約翰山堡早22年釀出晚收酒。
陰暗中的醇美
埃伯巴赫修道院目前是德國現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中世紀修道院,已經成為黑森州的熱門旅游景點之一。
修道院采用的建筑風格為羅馬式以及早期哥特式,白墻灰瓦尖頂的設計,內部為井形結構,四周房屋圍繞中央的一塊露天綠地。進入其中,石造磚雕、古樸華麗的壁飾仿佛透露出暗藏著的某些玄秘符號,走在巨大回廊上的回音都仿佛帶有神秘的回響。沿墻面排列的一排排方形石碑上都淺淺地雕刻著基督、圣母和各種主教的人像,讓人感覺肅穆。據介紹,這些原本都是歷代埋葬在這里的大主教和修士的棺材石蓋。整個修道院簡樸、肅殺、空曠、陰暗,完全拋棄了任何裝飾,充分展現本質的美,令人震撼。1986年,著名演員肖恩·康納利主演的連環謀殺案電影《玫瑰之名》取景就在這里。
修道院內有兩處未經任何改建的大廳,全部為石制。其中一處相當巨大,拱頂石柱,里面空蕩蕩的;另一處曾是120名修士修行、睡覺的地方。房間內部陰冷潮濕,在那樣嚴寒的天氣里,修士們住在這種沒有取暖設備甚至連窗戶都沒有封閉的空曠室內, 其狀況可想而知,所以這里的修士平均年齡僅有30歲。很多年以后,人們在追述德國葡萄酒文化時,都不會忘記這些先驅。
一道厚重的木門又將采訪團引入了一間陳列傳統釀酒器的石室。各式各樣的釀酒設備,靜穆地站在那里,無聲地訴說著歷史。在陰暗的燈光下,排列著十多件一人多高、兩三米寬的木制榨汁機,都是用整塊木料制作而成,在四方型的木盆上方是一塊帶螺紋桿的大方木,葡萄汁就是靠這塊方木來壓的。這間釀酒室建造于1200年,最后一次整修是在1955年。
最后采訪團來到陰暗的地下酒窖內,葡萄酒濃重的酸味,混合著地下室慣有的濕氣、空氣中的朽木之氣以及墻壁上厚厚的霉菌帶來的味道撲鼻而來,錯落排列著的是幾十個陳舊的葡萄酒桶。酒窖中存有3萬瓶葡萄酒,最古老的年份為1706年。
Schlepper女士說,這些酒很多都沒有酒標,只有簡單的編碼,放在固定的酒架上,不能隨便移動。酒莊最好、最古老的酒都藏在這里,因此平時并不對游客開放。
最后,她為采訪團特別開啟了一瓶1959年份Steinberger Cabinet Edelbeerenauslese,雖已封塵了50多年,其酒體相當強勁,充滿質感,在燭光的映襯下,閃著誘人的金黃色澤。酒香漫過唇齒,讓人感覺仿佛經歷了一場艷遇。酒窖的陰森之氣與所珍藏的葡萄酒形成鮮明對比,讓人不得不感嘆,這是個如同美酒一樣令人回味無窮的地方。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