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富比(Sotheby's )在倫敦舉行了一場小型佳釀拍賣會。出人意料的是,拉菲等名莊的次等年份佳釀備受追捧。
此次拍賣會也不乏亮點。一箱1988年份羅曼尼—康帝(Domaine de la Romanée Conti)拍出52,900英鎊,一箱1982年份柏圖斯(Pétrus)和1990年份柏圖斯分別拍得36,800英鎊和32,200英鎊。數箱2000年份、2005年份及1996年份的拉菲及拉圖拍價也非常可觀,均在10,000—14,000英鎊之間。不過,就這些佳釀的名氣而言,其價格均在預料之中,羅曼尼—康帝和拉菲也不例外。實際上,兩瓶1982年份拉菲佳釀的成交價僅略高于最低估價,還有一大瓶1985年份拉菲流拍。
一些名莊的次等年份酒成為此次拍賣會的“黑馬”。一箱1991年份拉菲以8,280英鎊成交,較最高預估價高出1,000英鎊;1991年份木桐( Mouton Rothschild)及寶馬莊(Palmer)的成交價格也出人意料;一箱1993年份拉菲和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拉圖分別拍出7,820英鎊和3,680英鎊,均高于預估價。
此次拍賣會上,1997年份名莊佳釀也引人注目。一箱1997年份拉菲拍得8280英鎊(最高估價為6500英鎊);一箱寶馬佳釀拍得862英鎊(最高估價為720英鎊);一箱瑪歌拍得3220英鎊(最高估價為3,000英鎊)。
同去年一樣,今年蘇富比拍賣會的盛況依舊。除了香港拍賣會之外,蘇富比的倫敦及紐約佳釀拍賣會對于名莊酒的追捧均趨于平靜。名莊次等年份酒的受捧,則被視作是亞洲買家“重品牌輕年份”的典型特征。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徐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