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國內市場上美國葡萄酒在消費群體中的認知度還不及法國、澳大利亞葡萄酒,但隨著消費群體對美國葡萄酒的進一步接觸,美國葡萄酒的美譽度逐漸獲得消費市場的認可。究其原因,朱總進行了幾點分析:
“美國”就是品牌
雖然葡萄酒目前在美國不屬于支柱產業,目前,在美國全產業所占比重較小,但美國國家文化足以支撐美國葡萄酒的發展壯大。
美國作為一部“商業機器”,在近三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利用科技手段奮起直追,成為了優良葡萄酒的生產國。據了解,美國人通過科研探究出好葡萄酒的成長因素——“陽光+水”,然后將其倒推運用至葡萄種植,通過把控葡萄所處環境和吸收成分的配比,將釀酒葡萄的品質實現最高效化。
朱總表示,美國酒莊在發來葡萄酒新品的樣品同時,都會發來一份葡萄酒新品的成份配比數據,一旦被定為高評價的葡萄酒新品,就會將其從產業鏈上游的葡萄種植開始,嚴格按照環境因素配比進行量化操作。如同美國的“可樂文化”、“快餐文化”一樣,被科學量化的產品才能長久生存下去,才能走向國際。
美國講究“誠信文化”
曾經“安然”公司破產的案例讓美國人充分體會到了誠信文化的極端重要性。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道德經濟和誠信經濟。早在200多年以前,富蘭克林就在《致一位年輕商人的信》中談到“時間就是金錢”,“信用也是金錢”。國際上有個觀點叫:“企業選擇國家和地區的時代已經到來”。但企業在哪個國家和地區落戶,是有條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講誠信。朱總表示,美國正是憑借著“誠信文化”不斷做大做強成為全球商業帝國。而且世界排名前幾的葡萄酒企業也在美國,如星座、嘉露、美國葡萄酒集團等。
“不打價格戰,只打價值戰”
美國領事館聯合酒商成立的珠三角美國酒進口商協會正在為美國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推廣不斷做出努力。2010年末,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農貿處在華南的廣州、深圳等地連續舉辦了系列的美國葡萄酒文化節活動,該項活動得到了以廣州十六區酒業為代表的專業美國葡萄酒進口及運營商的大力支持。美國葡萄酒運營商和代理商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他們在傳承美國葡萄酒文化的同時,傳承的是一種價值感。正如朱總所說,“我們不打價格戰,我們只打價值戰”。
隨著廣州十六區酒業為代表的專業美國葡萄酒進口及運營商的不斷努力,美國葡萄酒目前已在華南市場爭取到超過15%的市場份額,這個份額也將進一步擴大。美國葡萄酒能否在中國帶領新一輪葡萄酒消費文化潮流,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