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和5月19日,新西蘭和酒莊先后在上海舉辦葡萄酒推廣會。至此,世界上幾乎所有生產葡萄酒的國家,都把觸角伸向了中國,覬覦分得一杯羹。中國迎來新一輪國外葡萄酒進口高潮,正面對著數以千億計的潛力市場。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作為葡萄酒主產區(國)的歐盟,葡萄酒市場受到重創,萎縮幅度最大,其中,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市場尤其蕭條。此外,阿根廷和美國市場的萎縮幅度也很嚴重。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葡萄酒的需求卻快速增長,沒有出現任何放緩的趨勢。為了擺脫困境,尋求新的生存空間,一些老牌葡萄酒生產國把眼光瞄準了中國,開始發力中國市場。
與若干年前國外葡萄酒商單槍匹馬進軍中國市場不同,這次進軍的國家和企業數量龐大,品種浩瀚,以至于國內的葡萄酒進口商、經銷商、消費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這可以從近兩年來全國糖酒會上參展的國外葡萄酒激增得到印證。這次國外葡萄酒商進軍中國,似乎顯得比以往聰明,他們選擇了有實力、了解市場的進口商、經銷商作合作伙伴,讓中國商人作先鋒、打前沿,自己躲在幕后做支持和后盾。近兩年來,國內眾多大資本、大企業和大財團如房地產大亨紛紛試水葡萄酒市場,他們盡管不懂葡萄酒,但也想“游戲”一把,把此舉叫做“玩一玩”。這從根本上打亂了原有的葡萄酒市場經營格局,市場競爭更加慘烈,中小葡萄酒商將飽受沖擊,重新洗牌。
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市場趨于飽和,競爭更趨激烈,二、三線城市市場成為新的增長點。各路酒商逐步將銷售重心下沉,從大城市轉向中小城市,由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向內地輻射進行滲透和“圈地”。而且隨著今后進口葡萄酒市場份額的提高,走細分化、專業化運作是必然之路。
經過數千年的沉淀,進口葡萄酒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消費者品嘗葡萄酒不僅能帶來感官享受,同時也品味到了葡萄酒內在的文化底蘊,而且國外葡萄酒品牌響、品質好,象征著身份和檔次。這是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眼下,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葡萄酒主要來自于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美國、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非等國家,產品包裝形式以原瓶進口為主,此外還有國外和國內貼牌灌裝葡萄酒。
盡管近年來進口葡萄酒數量和市場不斷擴大,然而進口葡萄酒并沒有出現占主導性地位的品牌,名稱繁多的品種難以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消費者對其認知度還不高,除了國外幾個大品牌之外,整體上未能形成品牌效應。這主要是進口葡萄酒面臨水土不服、一些進口商經銷商急功近利思想嚴重,使品牌塑造、市場拓展面臨“瓶頸”,不利于進口葡萄酒品牌在中國的長期培育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