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普遍認為,氣候變暖是推動近年來葡萄酒酒精含量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但近日美國新推出的一份調查報告對此提出了質疑。
這份報告由美國葡萄酒經濟學家協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Wine Economists)推出。此次調查分析了1992—2009年的有關氣候數據,并參考了12.9123萬份來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樣, 其中包括80,421款紅葡萄酒和46,985款白葡萄酒。
研究發現,在多數葡萄酒生產國,熱量指數的升幅低于葡萄酒酒精度的升幅,因此得出結論,不能將酒精度的持續上升簡單地歸因于氣候的改變。熱量指數是通過計算不同國家葡萄生長季節的日最高與最低溫度的平均值得出。
報告指出,近18年來,葡萄酒平均酒精度在12.7%的基礎上增長了1.12%。這與氣溫增長的速度相比顯然較低,后者平均每年上升0.05%。“照此推算,酒精度每上升1%,葡萄生長期的平均溫度要上升6.67℃,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該研究還發現,多數葡萄酒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酒標上所標注的酒精含量與瓶中酒的實際酒精含量不相符。在調查的100,000瓶樣酒中,高達57%的產品實際酒精含量高于標示含量。其中,新世界葡萄酒中這一現象最為嚴重,酒精含量平均標低0.45%。
報告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Julian Alston認為,這主要與消費者的喜好發生變化有關。但他指出,生產商應對此負責,“生產商們似乎傾向于一個想象中的理想標準,無論是紅葡萄酒還是白葡萄酒。”
“如果一款葡萄酒同時具備理想的酒精含量(指酒標所標示的高于實際水平的酒精含量),又擁有實際的高酒精度所帶來的理想口感,它無疑是一款受歡迎的酒,并會為酒廠帶來利潤。這就是生產商標低酒精度的用意。”他說。
Alston還指出,稅率也是導致生產商標低酒精度的一個因素。美國對于酒精含量在14%以下的葡萄酒征收取1.07美元/加侖的稅,而酒精含量為14.1%—21%的產品征稅標準則為1.57美元/加侖。
該報告認為,全球性葡萄酒酒精度上升可能另有其它未知的氣候或文化因素,但此次調查的結果表明,葡萄酒酒精含量升高主要是人為的因素。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徐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