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生產商及零售商表示,在國際葡萄酒競賽中,大品牌葡萄酒的影響力逐漸減少。
“在某個競賽上贏得了一個獎項,并不意味著你的葡萄酒就此成名了。現在要讓葡萄酒大賣,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你必須得讓消費者知道你的產品,”Stellenbosch地區Jordan葡萄酒酒莊的Gary Jordan告訴記者。
Concha y Toro 的Simon Doyle也對此說法表示贊同:“十年以前,葡萄酒競賽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現在市場對葡萄酒競賽的反應可就平淡多了。就算在競賽中贏得大獎,一款葡萄酒的銷售額也不會激增,而是會以相對平穩的速度逐漸增加。”
而葡萄酒生產商對葡萄酒競賽的態度也愈加挑剔,并且也不再那么關心自己參加的到底是哪一個比賽了。“釀酒廠已經開始厭倦了為別人的銀行收支平衡做貢獻,”Jordan說。“有付出才有回報,那么你就得問問你自己,‘那么我又能得到什么回報呢?’”
南非的Eben Sadie以及Ken Forrester都公開表示了對葡萄酒競賽模式的厭惡,并拒絕參加南非市場上的任何葡萄酒競賽。
加拿大葡萄酒公司Inniskillin的Deborah Pratt認為,隨著世界上的葡萄酒競賽的數目越來越多,它們的重要性也逐漸被稀釋了。“如果相似的競賽在市場上泛濫成災的話,人們就不太會關心這些比賽的結果了。”
而且消費者對于大賽獎項的意義也不太明了。“我讀過一篇文章,上面說消費者認為‘推薦獎’要比銅獎好得多了,因為如果某款葡萄酒獲得了銅獎就說明它在比賽中得了個第三名,但若是獲得了推薦獎,就意味著它得到了葡萄酒專家的贊賞,”阿根廷葡萄酒協會的Andrew Maidment告訴記者說。
同時,紐約時報的首席葡萄酒評論員Eric Asimov也表示看不出頒發葡萄酒大獎的意義究竟在哪里。Asimov告訴記者說:“我對葡萄酒競賽根本不關心,也不會購買獲得獎項的葡萄酒。”“有人認為,在一天的時間里品鑒上百款葡萄酒,然后再給出有價值的意見是個神話,對此我不敢茍同。”
“這種做法并不能為消費者提供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而只能提供給他們可售的高品質葡萄酒。”著名葡萄酒評論家Robert Parker以及葡萄酒觀察家在美國各項葡萄酒競賽中的影響力仍然很大,“Asimov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