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葡萄酒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業開始商業化運作已有約200年歷史。1822年,澳大利亞首批136升葡萄酒出口至英國倫敦,隨后,產量和出口量持續上升。2007年,該國葡萄酒產量已達95.5萬千升,其中出口量達78.6萬千升,出口額達29億澳元,巴羅薩谷的西拉、庫納瓦拉(Coonawarra)的赤霞珠和獵人谷的賽美蓉均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名。
澳元的大幅升值導致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價格上漲,同時,來自智利、阿根廷、南非等國家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的數字,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一年中,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量降至72萬千升,出口額跌至19.3億澳元。
另據澳大利亞葡萄釀酒商聯盟(Winemakers Federation of Australia)估計,澳大利亞2011年釀酒葡萄產量約為162萬噸,較上年增長1%。這一豐產年無疑將使過剩局面加劇。
威士頓葡萄酒公司相信,中國市場對葡萄酒需求的不斷上升將解決澳大利亞葡萄酒業的過剩難題。該集團對獵人谷的金葡萄酒莊進行了改造擴建,并計劃收購更多的酒廠以提高產能,滿足中國內地對葡萄酒的強勁需求。
澳大利亞葡萄釀酒商聯盟主席Stephen Strachan說:“澳大利亞葡萄酒業正在經歷一個調整期,從長期來看,一些葡萄酒資產將遠遠超過目前的交易價,許多中國投資者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