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2011年最后的日子里放慢腳步時,回首思考今年葡萄酒業發展,也別有一番趣味。以下是我對2011年十大葡萄酒趨勢的一點思考。
1、南美葡萄酒“一統”市場。有許多葡萄酒飲用者尋求購買20美元以下的超值葡萄酒。南美就已可以直接送貨。來自阿根廷的馬爾貝克越來越受歡迎。而來自智利的卡曼納葡萄酒也正在大跨步地發展著。紅葡萄酒不是這里唯一的明星, 來自阿根廷的特有白葡萄品種多倫特和來自智利優雅的長相思也頗受歡迎。葡萄酒飲用者愈加喜歡探尋出自像秘魯和巴西這樣不知名產區的葡萄酒。
2、葡萄酒送貨上門。馬里蘭州新近加入允許從酒廠直接送貨到消費者門口的其他37個州的貨運當中。這樣,馬里蘭州的酒廠可以為其他州供給葡萄酒,其他州的酒廠也可到馬里蘭州開拓市常這就朝正確的方向走近了一步。
3、拼命尋求天然葡萄酒。消費者越來越多地尋求后期加工盡量最少的葡萄酒。陳舊的觀念是有機葡萄酒不好喝。但是,這種觀念正在消散,對有機葡萄酒、生物動力葡萄酒和可持續生產方式釀造的葡萄酒則充滿了饑渴。
4、品飲當地葡萄酒。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當地酒廠,以體驗只要在加利福尼亞州才能喝到的獨特葡萄酒。在美國,包括在阿拉斯加的冰酒,每個州都有酒廠。消費者不需乘機長途跋涉,就可在每個州當地的酒廠進行葡萄酒旅行、品嘗和體驗。
5、名人涌至葡萄酒業。每年,葡萄酒業都吸引了越來越多名人的加入。今年,包括維吉尼亞州酒廠在內的收購,又有許多知名人士購買酒廠。Donald Trump買下了破產的Kluge酒廠,AOL的合伙創辦人Steve Case則購買了Sweely Estate Winery。女演員Stanley Tucci推出一檔叫做“葡萄酒訪談”的電視節目。節目上,名人圍坐在桌邊,品評葡萄酒。名人潮涌葡萄酒業勢頭能否繼續?時間將會告訴我們一切。
6、葡萄酒包裝面臨革命。消費者越來越喜歡非傳統包裝的葡萄酒,譬如盒中袋葡萄酒。高檔盒裝酒品牌包括Bota Box, Blanc Box和 Big House就給消費者提供了更有吸引力的盒裝葡萄酒。在今年阿斯彭食品和葡萄酒節上,美國塑料委員會 就重點提到了利樂包裝葡萄酒、試管裝葡萄酒、塑料瓶裝葡萄酒和袋裝葡萄酒。這些就是葡萄酒包裝的新趨勢。
7、葡萄酒品種增多,豐富市場需求。購買非主流品種葡萄酒的人越來越多,例如,紅葡萄酒丹魄/添帕尼優、紅葡萄酒小西拉/佩蒂西拉、白葡萄酒綠維特利納和白葡萄酒阿爾巴利諾。雖然霞多麗和解百納在市場上依舊強勢,但是千年一代、X一代和一些喜歡嘗試新事物的“嬰兒潮”一代的消費者更愿意嘗試新品種的葡萄酒。
8、新技術運用于葡萄酒業。消費者可以通過App、博客、葡萄酒網站了解葡萄酒知識。這些論壇和社交媒體跟在葡萄酒雜志和葡萄酒評家的視角大不相同,是傳統媒體之外的絕佳之眩如果你有一位在俄勒岡州的朋友喜歡某款黑比諾,這些新興的媒體形式就比以前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品酒筆記和評分能提供更多的信息。
9、女性在葡萄酒界崛起。在美國,女性消費了大部分的葡萄酒,但是她們在行業里地位并不高。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葡萄酒產業,并成為侍酒大師、葡萄酒大師等級別的要人,她們在業界的地位也會隨之提高。現在,世界各地都有女性釀酒師,很多高級佳釀都出自她們之手。
10、餐酒及配餐意識增強。在美國,葡萄酒越來越成為用餐中正式的一部分。一般而言,人們都知道適量飲用紅葡萄酒有益于心臟健康,在用餐時飲用較為合適。當愈來愈多的人們體驗并懂得食物和葡萄酒如何搭配時,將推動飲用趨勢繼續向前發展。去過歐洲旅行的消費者能得到一手的資料,領略葡萄酒成功地成為食譜的一部分。
勞里·福斯特,葡萄酒教育者,獲獎著作《The Sipping Point》的作者,并在WBAL 1090AM廣播上每周主持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