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導致大量減產
冰酒的釀造標準堪稱最嚴格的葡萄酒標準:要使用在葡萄樹上自然冰凍的葡萄,采摘和壓榨溫度不能高于零下7攝氏度,采摘時間必須在上午10時以前,葡萄汁的糖度必須在35度以上。由于對冰酒有如此多的限定,因此,并非所有能生產葡萄酒的地方都能生產冰酒。除了加拿大,只有歐洲的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文尼亞才能生產冰酒。但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即使在這些國家,也不是每年都能生產冰酒。像德國平均每3到4年才有一個冰酒年份。
在這次寒流到來之前,2011年的北美和歐洲經歷的其實都是暖冬。2010年的冬季,中東歐的氣溫曾多次降到零下15度以下,但在2011年,德國、捷克等國的平均氣溫都在零度以上,很多地方都沒有達到釀造冰酒的條件。加拿大不僅受到暖冬的威脅,去年秋季的大幅降雨也給葡萄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國際葡萄酒協會預計,2011年的暖冬使冰酒的產量至少下降40%。
寒流拯救冰酒釀造
1月底到來的這股寒流,對于歐洲冰酒制造商無異于“雪中送炭”。德國、奧地利、捷克等冰酒主要產地的氣溫驟降至零下15度左右,為葡萄的采摘和釀造創造了絕佳條件。在捷克東南部的摩拉維亞地區,通常用于釀造冰酒的葡萄都會在年底之前采摘完畢。但今年直到2月1日,已經近乎絕望的酒農才等到了零下13度的“好天氣”。據當地的冰酒協會統計,在當天清晨的2個小時內,該地區的近50噸葡萄迅速采摘完畢,并進行了壓榨。
德國葡萄酒協會表示,雖然此次姍姍來遲的寒流拯救了歐洲2011年度的冰酒釀造,但在德國、奧地利,很多放棄希望的酒農為了防止過度損失,在此次寒流到來之前就把原本留下來釀造冰酒的葡萄提前采摘了,轉而釀造其他葡萄酒。專家預計,今年冰酒產量大幅下降已經成為定局,但價格也會有10%左右的上漲,對于那些堅持到最后的冰酒釀造者,這也算一個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