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葡萄酒
飛速發展的土耳其葡萄酒
土耳其位于北緯40°~45°之間,光照充足,氣候和土壤條件適合葡萄的生長。目前全國有接近100萬公頃的葡萄園,為世界第四大葡萄生產國,但只有2~3%的葡萄用于釀酒。大部分的葡萄被用于鮮食和晾制葡萄干(土耳其是世界第一大葡萄干出口國,年出口量達到25萬噸)。但土耳其生產葡萄酒的歷史要早于法國等葡萄酒傳統生產國。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和臨近的亞美尼亞、格魯吉亞一直被認為是葡萄酒的發源地。雖然歷史較久,但因為宗教、奧斯曼帝國統治時對葡萄酒的禁令、稅收等原因,現代葡萄酒業在土耳其并沒有發展起來。占據主要市場的是啤酒和土耳其傳統的茴香酒,葡萄酒人均消費量僅為1公升左右。隨著土耳其經濟的快速發展(土耳其已被認為是新的極具潛力的新興經濟體)、受毗鄰的歐洲各國葡萄酒文化的影響及近年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近十幾年來土耳其葡萄酒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土耳其投資支持和促進署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土耳其的主要酒類產品中,葡萄酒產量增長最快。
值得一提的是,從20世紀90年代,在修改限制酒精類飲料的法律之后,土耳其出現了很多酒莊并致力于生產高品質的葡萄酒。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土耳其葡萄酒在國際葡萄酒競賽中獲得150多個獎項,大有異軍突起之勢。這些成就大大改觀了人們對土耳其葡萄酒的印象并引起了世界葡萄酒界的重視。2012年世界葡萄和葡萄酒大會及歐洲葡萄酒博客大會已經決定在土耳其伊茲密爾(Izmir)市舉行。
Urla酒莊
我們此次訪問的Urla酒莊即位于土耳其西南部的伊茲密爾市,一個風景優美的海邊城市。從機場到Urla酒莊用了大約1個小時。之前朋友讓我幫忙品嘗的幾款土耳其葡萄酒即來自于Urla酒莊。盡管之前曾經想象酒莊的樣子,親眼看到Urla酒莊時依然有種驚艷的感覺。酒莊建在一個山坡上,設計十分精美。如果不知道這是一個酒莊的話,遠遠看去就象一個帶花園的漂亮別墅,環繞在葡萄園和各色園林植物中。樓前的葡萄園應該是作為品種展示園,有七八個品種。因為是秋末,各個品種的葡萄葉片的秋色絢爛多彩,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天然畫面。站在酒莊二層的觀景臺上看下去,十分美麗。這第一眼已讓我心里暗生贊嘆,不由得對酒莊的葡萄酒產生了期盼。
我們剛坐下幾分鐘,酒莊莊主M. Can Otrabas 就從家里趕了過來。沒想到的是莊主很年輕,身材高大,外形俊朗。Can很爽朗,簡單地交談幾句就帶我們參觀整個酒莊。酒莊全部使用國際最先進的釀酒設備,采用的是重力釀造法。整個酒廠工程依據地形設計,自然流暢。紅葡萄采收后先進冷藏室低溫貯存一段時間,等溫度降下來以后進入傳送帶,先經水洗和烘干(國際上只有少數酒廠采用),再經除梗破碎后靠重力落入下一層的發酵罐發酵。發酵罐有多種,橡木桶、阿基米德發酵罐和臥式發酵罐普通的立式不銹鋼發酵罐。所有發酵罐都有自動檢測設備和信息采集器,經無線發送到計算機,再遠程發送到遠在法國的顧問實驗室,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后反饋給酒莊。釀酒師根據反饋的數據安排釀造工作。酒莊的釀酒師請自于法國羅訥河谷,每年定期過來指導釀造,制定釀造方案。我問Can為什么請羅訥河谷的釀酒師,Can說是因為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與羅訥河谷比較接近。除法國的釀酒師顧問外,酒莊內還有2個年輕的助理釀酒師負責實際的釀造工作。酒發酵完成后即通過重力作用打到位于最底層的橡木桶酒窖進行蘋果酸-乳酸發酵和陳釀。Can主要選用的是法國橡木桶,還有少量美國桶。酒在橡木桶陳釀的時間由釀酒師根據品嘗決定。
土耳其葡萄酒界的黑馬
Urla酒莊共出產8款酒。釀酒葡萄品種有引自其他國家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美樂(Merlot)、西拉(Sayah)、桑嬌維塞(Sangiovese)、黑達沃拉(Nero d’Avola)、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等,也有土耳其特有的葡萄品種Bogazkere、卡拉西(Urla Karasi)、波諾瓦麝香(Muscat Bornova)等,Can一直致力于發掘土耳其其他的傳統葡萄品種,希望利用他們釀造出具有濃郁土耳其特色的葡萄酒。雖然酒莊建設剛完成10年,但Urla的葡萄酒已在土耳其具有較高的影響力,不但在國際上頻頻獲獎,而且受到杰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女士等國際著名酒評家的贊譽,屬于土耳其葡萄酒界的一匹黑馬。
此次品嘗了Urla酒莊的所有酒款,確實很棒,印象最深的是Vourla 2010,Nero d’Avola 2010及Symposium 2011。Vourla類似波爾多混釀,使用的是Bogazkere、美樂、西拉和赤霞珠。香氣略封閉,但酒體較重,結構緊實,儼然有大家之風。相信瓶陳一段時間后的表現會更出色。黑達沃拉是來自意大利西西里島的品種。濃郁的黑色水果香氣,口感濃郁,單寧較重。Symposium為半干型白葡萄酒,所用品種為波諾瓦麝香,香氣跟麝香(Muscat)類似,一種融合白花、香瓜和水蜜桃的怡人香氣,又略有不同。這款酒我個人感覺酒精感有點突出,在另一個酒莊品嘗的這個品種的酒也有類似的感覺。不知是不是釀造傳統的緣故。這款酒深受當地消費者喜歡,價格較便宜,冰鎮后搭配當地的海鮮飲用十分可口。這款酒也在多次國內外比賽中獲獎。
新一代土耳其釀酒人的理想
參觀完酒莊后,熱情的Can邀請我們到他的別墅里居住。Can的別墅距離酒莊不遠,位于一個山谷中。整個山谷有1萬多公頃,都屬于Can的產業。Can的主要產業實際是園林綠化苗木產業,是土耳其最有實力的綠化苗木企業。山谷中到處是各種綠化苗木,高大的棕櫚、古老的橄欖樹、大大小小的鐵樹、各種果樹,甚至有許多來自中國的苗木,如棗樹等。除了綠化苗木,山谷中最多的就是葡萄園。經過Can的研究,現在的葡萄園所在地在幾千年前實際上就是釀酒葡萄園。Can從苗木生產轉向葡萄酒,有一個愿望:恢復本地古老的葡萄酒生產傳統,建立當地的葡萄酒品牌,讓Urla成為旅游中心,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從Can身上能感覺到土耳其新一代釀酒人的熱情和理想,不由得讓你對土耳其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充滿希望。
行前曾查閱了Jancis Robinson對土耳其葡萄酒的評述。注意到土耳其還有很多其他特有的釀酒葡萄品種,如白葡萄酒品種Emir和Narince,紅葡萄酒品種Kalecik Karas?,Karalahna,Öküzgözü(一種大粒的鮮食葡萄,也稱牛眼,似乎釀酒的葡萄酒質量不錯,Jacis很喜歡)。另外, Jancis 提到土耳其人喜歡用本土廣泛種植的Sultana無核白葡萄(在加利福尼亞,這種葡萄被稱為湯姆遜無核白Thompson Seedless)釀造白葡萄酒。不過這次卻沒有機會品嘗到這些品種釀造的酒,只能期待下次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1月份,土耳其葡萄酒協會在首都伊斯坦布爾正式宣告成立。協會由土耳其主要的葡萄酒生產商組成,目的是通過協會的作用促進土耳其葡萄酒的國內消費與和對全球出口。為此,協會將在國內外開展更多營銷推廣活動、舉辦全球葡萄酒行業大會、組織葡萄酒節、參加國際葡萄酒展會以及開展葡萄酒教育等。等于為土耳其葡萄酒建立了新的更有力的推廣平臺,這點倒是值得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