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因歐洲和北美市場銷售業績不佳,啤酒巨頭日益謀求在亞洲擴張。荷蘭喜力公司以41億美元在亞洲收購一項資產的計劃,預計會在本周有一個結果。
喜力的收購目標亞洲太平洋釀酒集團(亞太釀酒集團)是亞洲地區增長最快的啤酒企業之一,旗下有30家釀酒廠和40個品牌,涵蓋亞太地區的14個國家。數據提供商歐睿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數據顯示,通過虎牌啤酒(Tiger Beer)和Bintang等品牌,亞太釀酒集團在印度尼西亞、馬亞西亞和新加坡最高占有50%的市場份額。
喜力擬按每股50新加坡元(40.08美元)的價格,從其合資伙伴新加坡星獅集團手中,收購亞太釀酒集團的股權。這一出價對亞太釀酒集團的估值水平為21倍市盈率。而1999年以來全球啤酒業數十宗并購交易的平均估值水平僅有12.6倍。
喜力這一收購舉動,被外界視作保護自己地盤的防御性措施。在喜力提出收購前不到一周,幾家與泰國酒業大亨蘇旭明(Charoen Sirivadhanabhakdi)有關聯的公司剛剛宣布,收購星獅集團22%的股份和亞太釀酒集團8.6%的股份。與此同時,已在2010年收購星獅集團14.7%股份的日本最大啤酒商麒麟啤酒公司,也在考慮收購星獅集團的軟飲料和乳業資產。
若喜力收購失敗,這家排名世界第三的啤酒企業要進入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一些市場就會受到限制。據歐睿咨詢的數據,未來五年世界上接近三分之二的啤酒飲用量增量將來自這些市場。而如果喜力收購成功,那么其他主要啤酒企業將更難在亞洲一些關鍵市場發力。
在亞洲,受中國和印度啤酒業單位收入較低的拖累,啤酒行業的利潤水平仍在努力追趕更為成熟的市場。據估計,2010年亞太地區在全球啤酒銷量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別為35%和26%,但其利潤僅占17%.
亞洲市場的擴張鮮見中國啤酒企業的蹤跡,而國際啤酒巨頭的入駐無疑將帶來潛在的市場威脅,中國啤酒企業需調整戰略,在修煉"內功"的同時利用地理優勢開拓亞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