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幾大制酒企業正在中國、印度、韓國和越南尋找收購與結盟的機會,渴望在規模2,580億美元、增速是全球其它市場兩倍的亞洲市場淘金。
銀行業與制酒業消息人士提到,國際啤酒商的潛在收購或合資對象包括香港上市的金威啤酒,中國的北京燕京啤酒,印度的Tilaknagar Industries,以及KKR & Co投資的韓國啤酒商東洋啤酒(Oriental Brewery)。
像其它很多行業一樣,全球制酒行業也在加速向亞洲進軍,以抵消國內增長停滯不前的影響。
“所有人都想在亞洲分一杯羹。”孟買全球市場研究公司Mintel的顧問Deepa D'Souza稱。
“那些已經在亞洲立足的國際企業希望在諸如中國等市場進一步擴張,”她補充道,“問題是合適的資產不夠多,所以大家都在爭先恐后的搶占,現在看到的這種收購戰還會有更多。”
去年經過兩個月的競爭,荷蘭啤酒商喜力(海尼根, Heineken NV)終于以64億美元得到亞太釀酒有限公司控股權。這個收購價相當于獲利的35倍,是對亞洲啤酒商進行的收購中出價最高的交易之一,表明國際企業愿意為亞洲增長題材提高價碼。
全球頭號酒商Diageo Plc收購印度United Spirits多數股權的計劃,可能在未來幾年掀起更多針對該國制酒商的收購。在印度爭取合作伙伴的競爭已經拉開序幕。
一名Tilaknagar高管表示,法國酒商Pernod Ricard SA與Tilaknagar簽署了裝瓶協議.Pernod Ricard旗下有Seagrams威士忌等品牌。
Pernod證實有與Tilaknagar簽署裝瓶協議,但不愿就是否尋求策略結盟置評。
印度第二大酒商Radico Khaitan執行董事Abhishek Khaitan表示,在去年與帝亞吉歐的合作關系結束后,公司一直與國際同行商討建立合資企業事宜。
聯合,非并購
中國酒類行業的交易主要局限在分銷合作上,不過銀行界人士表示,隨著整個行業整合的進行,可能會出現一些并購案。
中國頭五大釀酒企業占據國內市場的約60%份額,韓國最大的兩家酒企在韓國市場的占有率則在90%左右。
“在中國,關鍵是擁有一個成功的合作伙伴來建立合資企業,通過這個平臺不僅能出售他們的洋品牌,也有助于提升本土品牌的質量,增加銷量。”香港一名為酒商提供顧問服務的并購銀行家表示。他拒絕署名,因未獲準公開討論此事。
2007-2011年間,中國啤酒市場規模增長了29%,Mintel預計未來五年累積增幅將達到47.5%。
但從中分得一杯羹的成本并不低。法國興業銀行駐倫敦分析師Andrew Holland說,中國酒商的估值比西方企業高出三倍,并購成交價格與獲利相較的市盈率(本益比)偏高,最高達到50倍。
這有點奇怪,因為中國啤酒行業的獲利能力并不高。但很多西方啤酒商看中的是這個市場的規模和成長潛力,因而在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會忽略一般的財務紀律。
以未來12個月的預估獲利計算,珠江啤酒目前的市盈率為92.3倍,華潤創業則為25.8倍。而全球該行業的平均值是18.1倍。
金威啤酒出售部分中國業務的計劃已被推后,因其高報價令一些買家望而卻步。但知情人士向路透透露,金威仍與雪花啤酒就協議進行談判。金威與燕京啤酒的談判去年破裂。雪花啤酒是華潤創業與全球第二大啤酒商SABMiller合資建立的企業。
華潤創業發言人Vincent Tse表示,公司不會對臆測發表評論。燕京啤酒一名高層也表示,公司現在未與任何外國釀酒商之間簽署任何協議。未能立即聯系到金威高層對此做出評論,雪花啤酒也未立即置評。
銀行家表示,KKR和Affinity Equity Partners有意出售旗下合資企業東洋啤酒(Oriental Brewery),此案料將成為今年規模最大的交易。
熟知東洋啤酒財務數字的消息人士表示,若完整標售東洋啤酒,可能吸引日本及全球酒商的買興,根據其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之利潤(EBITDA)3.3億美元估算,收購總值估計可達30億美元以上。
KKR拒絕評論。
銀行界人士也透露,越南政府計劃今年出售Sabeco的20%股份。
在印度,企業比較偏向于進行合作的方式,因為大部分飲料公司都是私人所有,他們不愿意放棄對企業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