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的讀者來講,可能很難想象9月對法國人而言的意義:這是一個被稱為“La Rentrée(回歸)”的月份——在這個月里,整個國家都會從一個漫長得讓人無語的暑假中重返工作。
9月就像新年一樣——正是時候設立目標,重新審視未來,開始新的項目,并且讓工作狀態(tài)回到正軌。對北半球的農(nóng)業(yè)工作者而言,更有一個雷打不動的期限迫使人們返回田間——那就是收獲季。
然而今年,法國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姍姍來遲的收獲季之一,即使是波爾多的白葡萄也需要等到9月的第三個星期才可以采收,紅葡萄更要得到10月中旬或下旬才能被運往酒窖。“采收時節(jié)越晚,發(fā)生意外的可能性就越高。” 老酒客酒莊(Chateau Lauduc)的Hervé Grandeau沮喪地說道。
Grandeau今年的壓力一定比以往更大,因為他八月才當選波爾多及上等波爾多AOC協(xié)會的主席。這兩個形狀不規(guī)則的法定產(chǎn)區(qū)涵蓋了大約4000多個釀酒商,這相當于整個波爾多一半的釀酒商數(shù)量。
在艱難的年份,常常是這些釀酒商們首當其沖,蒙受損失。這是因為,唯一可以與糟糕的氣候相抗衡的方法是花大筆金錢,聘請更多工人,并且給與葡萄園更多照料和關注。可是波爾多AOC的大部分葡萄酒售價都大幅低于5歐元,令酒莊很難有多余的預算應付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
當然,現(xiàn)在對2013年份做出結(jié)論還為時過早。截至目前為止,我們還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將成為一個產(chǎn)量小而品質(zhì)高的年份。
今年夏天,法國各地幾乎都一直艷陽高照,氣溫炎熱。這樣完美的假日天氣讓我們誤以為一切都將順利無虞。
但是葡萄藤的“記憶力”卻比我們更持久。它們中的許多因為缺乏日照的五月、降雨量比以往多了一倍的六月和多個日照時數(shù)很低的日子而落下了生長進度。
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年的葡萄藤遭遇了開花不均、萌芽期不順還有障礙重重的生長期,結(jié)出的葡萄難以避免地有些“先天不足”。
到了7月,波爾多的天氣卻報復般地忽然變成了炎炎夏日,日照時數(shù)長達330小時,甚至打破了1991年的紀錄;緊接著的八月也同樣驕陽似火,日照時數(shù)大大超過平均水平。即使是看似如此良好的天氣,也依然難免冰雹的襲擊。
法國幾乎每一個葡萄酒產(chǎn)區(qū)都無一幸免地遭到冰雹“光顧”,全國都進入了高度警戒狀態(tài)。僅在波爾多及上等波爾多AOC就有1400個酒莊被冰雹侵襲,350個酒莊損失了多于80%的收成,估計價值達7000萬歐元。更糟糕的是,這些酒莊中的幾乎3/4都沒有購買保險。
“庫存已經(jīng)是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在近日舉辦的2011和2012年份品鑒上我遇到了Grandeau,他對我說道,“上一次酒窖這么空蕩蕩還是在1998年,1997年份之后散裝酒的價格扶搖直上,升到了每桶(tonneau,相當于900升)1500歐元。”
那時的散裝酒價格可能比如今要高50%,現(xiàn)在的平均價格大概稍稍高于1000歐元。一時的高價可能給釀酒商帶來暫時的經(jīng)濟效益,但很短的時間之后波爾多葡萄酒就可能會失去它們在關鍵市場上的貨架位置,因為消費者不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相同的產(chǎn)品。
“平易近人的波爾多葡萄酒”如果價格飆升,含蓄地說,恐怕時機非常不妙。中國市場對列級波爾多葡萄酒需求下降,政府對企業(yè)高價送禮進行限制,現(xiàn)在其實正是價格不那么高的產(chǎn)區(qū)表現(xiàn)自我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的最好時機。這些葡萄酒本應當適時地走進消費者的視野,呈上用同樣葡萄品種釀造的、甚至以同樣品牌標注的葡萄酒(因為許多著名釀酒世家如羅斯柴爾德和勒頓家族都生產(chǎn)波爾多及上等波爾多AOC等級的葡萄酒),價格卻遠遠低于政府限制的額度。如果波爾多葡萄酒的價格在中國市場反而再次膨脹起來,將很可能造成全盤皆輸?shù)木置妗?BR>
(您對本文有何看法,可通過新浪微博@華夏酒報進行討論。
《中國醇鑒》專欄作者 Jane Anson 轉(zhuǎn)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yè)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fā)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施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