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廣東啤酒市場同比銷售增長近9%,廣東啤酒市場明顯回暖。去年全年廣東啤酒市場銷售下跌6萬噸,而全國該年度整體市場上升5 .5%,這個巨大的落差是20年來的第一回。”24日,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啤酒分會會長郭營新告訴本報記者。廣東作為全國啤酒市場的重要“產糧區”,其市場走向往往與全國形勢同步:據國家統計局數字,全國啤酒行業1-6月累計產量為2051萬千升,同比增長6 .0%.1-6月份行業累計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11.7%.
經歷去年的啤酒消費蕭條和原料暴漲壓力,國內啤酒市場在今年銷售旺季終于全面復蘇。然而,由于巨大的產能過剩,行內人士認為廣東啤酒市場惡戰仍將持續。
珠啤、青啤、金威仍把持前三
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廣東在金融風暴中首當其沖,去年一大批工廠、公司倒閉,務工人口大量流失,直接導致了該地區啤酒銷量大幅下跌。據廣東啤酒行業協會統計數字,2009年1月,珠江、雪花、金威、藍帶、海珠等品牌出現了產量嚴重下滑的情況,其中有企業下降44 .2%,而以東莞為基地的另一家巨頭也下滑了53%.
“今年春節后,廣東啤酒銷量逐月提升,今年上半年銷量150多萬噸,同比增長近9%.其中6月份銷售3 6萬噸左右,同比增長達21%.”郭營新稱,市場回暖的主要原因是“整體經濟回升,企業開工增長,民工回籠”。
“今年啤酒主要原材料大麥的價格從去年最高的500美元/噸下降到目前的200美元/噸,這令下半年啤酒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大大降低。”然而,郭營新同時表示,由于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生產企業仍在使用去年訂購的高價大麥庫存原料,因此現時原料的大幅降價效應,要到今年下半年的生產過程中才能體現。
“2008年全國啤酒整體銷售約4100萬噸,估計目前剩余產能在1000萬噸左右。而2008年廣東市場啤酒銷售320萬噸,剩余產能更高達200萬噸左右。”華南啤酒業資深人士季新明(化名)向本報記者稱。廣東作為國內啤酒市場的“利潤福地”,吸引了國內外啤酒企業扎堆建廠,包括青啤、華潤、燕京、百威、喜力等已相繼在廣東建廠,廣東市場已演變成中國啤酒業競爭的主戰場。巨頭扎堆,產能持續加碼之下,廣東啤酒市場的噸酒平均利潤從2006年的接近200元暴跌至2007年底的80元。在利潤格局大幅調整的同時,啤酒格局也出現巨變。從2007年起,廣東本土啤酒巨頭金威啤酒出現高達2000余萬元的連續虧損。而曾經噸酒利潤高達300-400元的珠江啤酒,目前噸酒利潤率也下跌50%.
“今年上半年,珠江啤酒、 青島啤酒(行情 股吧)、金威啤酒前三位的格局暫時還沒有變化。”郭營新稱。“據企業最新上報協會的銷售數字,珠江啤酒上半年銷量50萬噸,而青島啤酒深圳、汕頭、珠海三家工廠合共35 .7萬噸,金威啤酒銷量20多萬噸。”
曾位列國內啤酒業前五強的廣東本土巨頭珠江啤酒,曾掌控廣東啤酒市場近半壁江山。然而,郭營新承認,在“過江龍”的侵擾之下,珠啤日漸失去絕對優勢。據廣東啤酒協會的統計,2008年珠江啤酒銷量119萬噸,占全省總量37 .1%,而青島啤酒銷量70萬噸,約占22%.兩者的差距近年明顯縮小。
過江龍勢猛珠啤IPO加速
“今年上半年,青島啤酒在廣東市場銷售每個月都以兩位數增長。目前青島啤酒已經占據深圳市場的70%份額,而在汕頭、珠海等區域,青島啤酒的份額也是第一位。”青島啤酒全球營銷總裁嚴旭22日向本報記者稱。青島啤酒董事長金志國也向本報記者直言廣東是青島啤酒的“主產區”:“這塊占公司銷售的1/8,而利潤的份額更大。”嚴旭稱,青島啤酒10年前在深圳建立工廠,十年磨一劍,終于成為該區域重要的啤酒品牌之一。
與青島啤酒一樣,華潤、燕京、百威等巨頭在廣東市場上也有巨大的期望。燕京廣東三水生產基地自2005年正式投產至今已經4年,當時燕京避開珠江啤酒在珠三角腹地的鋒芒,主攻粵西。廣東 燕京啤酒(行情 股吧)有限公司負責人稱,剛開始廣東公司曾主推低價位的燕京產品,但是發現這個策略行不通,為此從2006年開始,公司轉向制定中高端路線,在定價策略上與競爭對手存在差異化。去年底,燕京廣東公司總投資超過5億元的二期擴建工程完工,燕京廣東的產能也擴大到30萬噸。為了切入廣州一線市場,燕京以淡爽型8度燕京鮮啤打頭陣,并以“真的沒有這么苦”的漫畫營銷方式,大打消費情感牌。燕京方面稱,為了廣東市場份額的長遠規劃,燕京之前幾年不惜舍棄噸酒利潤率和盈利。
進入啤酒旺季,各大巨頭的市場大戰已經在銷售終端打響。記者從廣州某大型超市看到,金威為守住市場,600m l老牌“綠金威”零售價已經低至2 .5-3元。而同樣容量的青島啤酒2000、12度珠江啤酒的零售價也分別在3.3元和3.2元,價格上咬得非常緊。珠江啤酒355m l易拉罐零售價3 .3元,而青島啤酒同等容量的零售價低至3元。
曾在深圳市場上叱咤風云,占據70%-80%份額的金威啤酒,目前深圳市場份額已滑至20%-30%.金威啤酒今年著力節縮非營業性開支,其中包括暫停“金威藝術團”、金威期刊等等,集中資源投向一線產品推廣。市場大環境的回升以及營銷推廣的集中,令金威有恢復的起色。郭營新稱,“今年上半年,金威啤酒銷量約2 0萬噸,同比增長13.7%.”
而遭遇省外巨頭夾擊的珠江啤酒,上月也終于開啟IPO融資通道,欲借力資本市場走出華南區域。珠江啤酒方面稱,計劃募集的10億元將用于開拓湖南、廣西兩個省外市場。珠江啤酒預計,到2010年,珠江啤酒其國內市場份額提升至7%以上,產銷量突破250萬千升,銷售收入突破70億元。
不過,在價格緊迫策略之下,今年上半年啤酒業過江龍在廣東的形勢也一片大好。據廣東啤酒協會的統計數字,華潤銷售9萬噸,燕京8萬噸,百威8萬噸,各家同比都以兩位數字增幅增長。“過江龍市場大幅提升,固然有市場自身增長的因素,但在廣東啤酒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更直接的是省內外巨頭肉搏式的地盤爭奪。”華南知名啤酒企業某高層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