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白酒消費稅正式調整,而市民擔心白酒因消費稅的調整而漲價,也已成了現實。記者昨天走訪南京市場了解到,茅臺、五糧液等高檔白酒率先漲價,而且一漲就是幾十元,其他如國窖1573、沱牌曲酒等品牌白酒也在漲價之列,其他沒有漲價的品牌也是喊漲聲一片。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上出現了囤酒的現象。
商場里飛天茅臺一瓶飛漲90元
茅臺、五糧液是高檔白酒的代表,也是這次漲價的“領頭羊”。在新街口一家大型商場的煙酒柜臺,銷售人員指著一款52度500毫升裝的五糧液告訴記者,就在前幾天還是每瓶598元,而昨天的標價是648元,一下漲了50元!“其他的暫時還沒漲,不過聽說也要漲。”一瓶53度500毫升的飛天茅臺酒標價788元,關注酒的市民就發現,比前段時間的698元飛漲了90元之多!在另一商場,52度的國窖1573從598元漲到了638元。沱牌曲酒也正式宣布,8月1日起,該公司的高端產品“陶醉”“舍得”系列酒的對外售價在原價基礎上上調6.5%~10%左右。
與商場高檔白酒價格的漲價相比,超市的價格目前還比較穩定。在新街口沃爾瑪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近期沒有接到調價的通知,白酒的價格也沒什么變動。記者也看到,52度500毫升的五糧液因酒瓶的不同有598元、579元、656元不等,并沒有漲價;53度飛天茅臺酒還是698元一瓶。
為什么率先漲價的都是高檔白酒?這是因為8月1日起,白酒消費稅正式調整,實行最低計稅價格,按照該辦法,受影響最大的是高檔白酒。據悉,目前中國對白酒行業征收的消費稅包括20%的“從價稅”和0.5元/斤的“從量稅”,這次調整的是“從價稅”,稅率不變,對計稅價格進行調整。
根據調整后的辦法,消費稅計稅價格高于銷售單位對外銷售價格70%(含70%)以上的,暫不核定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對那些計稅價格低于銷售單位對外售價70%的,最低計稅價格由稅務機關根據生產規模、白酒品牌、利潤水平等情況在銷售單位對外售價格50%至70%范圍內自行核定。而對其中生產規模較大,利潤水平較高的企業生產的需要核定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的白酒,稅務機關核價幅度原則上應選擇對外售價格60%至70%范圍內。
算賬:漲的價比調的稅多得多
據業內人士透露,長期以來,白酒消費稅執行過程中一直存在著“轉移定價”的巨大漏洞,相當一部分酒企將白酒低價出售給自己設立的銷售公司,然后再高價出售給經銷商,以此達到避稅的目的。調整白酒消費稅就是為了堵住這一漏洞。高端白酒的出廠價和銷售價之間的差價有時甚至達一倍以上,這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以53度飛天茅臺酒為例,目前“出廠價”約為220元,而“銷售公司”對外售價高達439元。按照原來的稅收政策,其消費稅額為220元×20%=44元;消費稅調整后,將以最低計稅價格來算,若稅務機關核定其最低計稅價格是銷售公司對外售價的60%,即263.4元,消費稅是263.4元×20%=52.7元。消費稅上漲了約9元,但零售價卻一下上漲了90元之多,令人咋舌!
按照這種方法計算,消費稅調整后,部分高檔白酒每瓶上交的稅收將多出十元左右,但是白酒零售價格卻是一調就是幾十元,遠遠高出了上調的稅收。因此有不少專家認為,此輪漲價,不僅僅是廠家把稅收調整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把損失的利潤補回來,還將以此為機會,為廠家贏得更多的利潤。而一些廠家就以消費稅的調整為借口,正好給提價提供了一個理由,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目擊
怕漲價 囤點酒?
雖然目前漲價的還只是個別品牌中的個別品種,但對于整個白酒市場,無論是經銷商還是普通市民,都是一致看漲。“說漲就漲了!你要是有需要的話,勸你還是現在買吧。”昨天在一家大超市,一名白酒銷售人員如此告訴記者。而記者從江蘇蘇糖煙酒有限公司虹橋店也了解到,目前該店的煙酒價格都暫時沒有變動,但銷售人員很堅定地表示:“肯定會漲!”并且告訴記者,馬上就要到“金九銀十”的結婚旺季,要辦酒席的新人或近期需要用酒的市民,已經開始大量地囤貨了,“茅臺一箱12瓶,都是整箱整箱地買。”該店的生意近期也非常火。不過,觀望的市民也很多,他們認為政府不會聽任白酒瘋漲的,囤貨的想法有點不靠譜。
記者了解到,由于國家對于煙酒的價格是放開的,由市場來定價,所以物價部門并不能限制煙酒價格的變動。價格主要還是靠市場來調節,比如漲得過高,市民可以選擇別的品牌或別的品種,一旦銷售量減少,企業的利潤也減少了,就會考慮調節價格。
也有專家提出另一個問題,調整白酒消費稅的初衷是為了增加稅收,而高檔白酒的銷售,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公款消費,如果調稅造成了白酒價格上漲,那增加的稅收還是用來支出財政增長的部分,也就失去了調整白酒消費稅的意義,到頭來還是白忙一場。所以建議在調整白酒消費稅的同時,還必須有相應的限價措施,否則,只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