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市轄17個區、1個縣:黃浦區、盧灣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閘北區、虹口區、楊浦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浦東新區、崇明縣。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1888.文章來源華夏酒報46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371.04萬人。全市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638人,為我國內地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2008年,上海地區生產總值為13,698.15億元人民幣,人均GDP 73,124元人民幣,2008年上海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39502元,月平均工資為3292元,比上年增長13.8%。
藉著2010年世博會的契機,上海加快了發展的步伐。在確立建設國際金融、航運“兩個中心”的發展規劃后,上海將會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正是由于上海國際大都市的經濟環境、國內居前列的消費水平,以及良好有序的市場秩序等優勢,使得上海酒類市場,尤其是近幾年的葡萄酒市場,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與國內其他城市的葡萄酒消費市場相比,上海由于起步較早,市場較為成熟,更具有典型性和親和力,產品眾多,品牌集中度高,中西融合。
國產品牌穩扎穩打立“江山”
2008年,盡管全球金融危機席卷而來,上海葡萄酒市場卻出現了穩步上升的跡象,尤其是進口葡萄酒日益活躍,進口葡萄酒的進口額也超過3億元。進口葡萄酒去年的增長率超過30%,而從上半年的銷售數據來看,今年的增長率將超過去年。
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上海市場的葡萄酒銷售超過5萬千升,銷售額超過30億元。國內知名品牌依然是市場主導。經過市場調整,華夏長城與吉馬酒業聯手占領了上海葡萄酒市場銷售第一的位置,王朝與張裕緊隨其后穩居第二、第三位,地產品牌皇軒也取得了與張裕相近的市場業績,這四個品牌的銷售額均在1億元以上。
作為華夏長城華東地區的代理商,吉馬酒業在上海市場的運作經歷了前幾年的急速擴張和逐漸敗退后,在近兩年進行了調整,繼而收復失地,再次坐上第一的位置。尤其市場售價115元/瓶左右的華夏長城94干紅的市場知名度以及市場占有率較高,在婚慶市場上的認可度也相當高。
相對于華夏長城的高調,王朝和張裕則低調發展著。市場價48元/瓶左右的王朝干紅是王朝品牌的主打產品,張裕解百納系列則是張裕主導產品。此外,威龍、沙城長城、香格里拉藏秘、豐收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也較為穩定。地產品牌皇軒則是以細分市場為主,在南浦食品的市場運作下,以婚慶、喜慶市場為主。在品牌推廣上,選擇與滬上知名的相親節目《相約星期六》合作,明確市場定位,進一步穩固市場知名度。
進口葡萄酒的強勢“圍攻”
近年來,隨著我國進口關稅的進一步下調,進口葡萄酒如雨后春筍般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上海作為國內最大的口岸以及消費市場之一,也成為了眾酒商向往的地方。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正成為國際酒商緩解壓力的重要市場之一。
據估計,上海市場進口葡萄酒不下千款,幾乎云集了全球生產葡萄酒的國家和地區的產品,老牌的如法國、意大利、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等,新世界的如澳大利亞、美國、智利、阿根廷、南非、保加利亞等等。進口葡萄酒目前的價格也往往是霧里看花,從幾十元的到岸價到幾百上千的市場零售價格,也暴露出進口葡萄酒市場較為混亂的一面。
如果說幾年前,進口葡萄酒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在中國的外國人或外籍華人以及接觸過進口酒的人群,那么,目前上海消費進口酒的群體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進口葡萄酒這幾年的價格出現下降,一些產品已經達到了國產酒的價格,在同等價格下,不少消費者會選擇購買進口酒,一方面是因為進口酒還披著神秘的面紗,另外一方面是由于法國、意大利等國的葡萄酒文化對國內消費者影響較大。
這幾年,除了波爾多地區以外,法國眾多產區葡萄酒商也紛紛到國內推廣。像普羅旺斯、盧瓦爾河谷、梅多克、香檳區、博若萊、阿爾薩斯等地酒業協會每年都會在上海舉行一系列推介活動。擁有近27000公頃葡萄園,年生產1.6億瓶葡萄酒的普羅旺斯地區的桃紅酒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
西班牙葡萄酒“教父” Alejandro Fernandez,他的家族旗下目前有Tinto Pesquera和Condado de Haza,Dehesa La Granja,El Vinculo四個葡萄園。其珍藏級紅葡萄酒在國際市場上享有一定的聲譽。維納斯葡萄酒專賣店總經理朱江作為一位典型的葡萄酒愛好者將其引入中國。正是由于這些葡萄酒愛好者兼代理商隊伍的日漸壯大,才使得上海進口葡萄酒市場份額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