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進口葡萄酒始終呈現一副高不可攀的面貌:品酒會高檔豪華、價格昂貴、外語酒標、會員消費制……但是,當下進口葡萄酒酒卻一反常態,刮起了“中國風”:品牌宣傳鋪天蓋地、酒樓餐飲渠道無孔不入、2008年年初的雪災和“5·12”汶川地震,進口葡萄酒品牌傾力相助,擔負社會責任……徹底顛覆了以往形象,變得更具“本土味”。
更引人關注的是,自今年年初“進口葡萄酒事件”后,深圳葡萄酒“巨頭”首彩首次引入“貼標”制,成為自“茅五劍”、水井坊后,第一個施行“貼標”的進口葡萄酒品牌。一直拒絕染指“本土式營銷”的進口葡萄酒真的入鄉隨俗了?還是“首彩模式”的獨家試水?
專家預測,種種跡象顯示,進口葡萄酒在“矜持”多年后,將提前1~2年拉開“本土化”的序幕。
進口葡萄酒刮起“中國風”
在經過年初“進口葡萄酒事件”后,脫穎而出的深圳品牌首彩、貓等原裝進口葡萄酒逐漸被業界和消費者所熟知,而其中,兩大品牌的“中國風”路線,更是奪人眼球。
澳洲首彩葡萄酒一改進口葡萄酒不涉足品牌宣傳的潛規則,其品牌宣傳攻勢猛烈,涉及平面、電梯、路牌廣告等,以及贊助中國杯帆船賽等高端賽事;而在進口葡萄酒并不擅長的渠道方面,首彩以“酒莊”為輻射點,涉獵酒樓、餐飲等渠道,與國產葡萄酒短兵相接。此外,更引人注意的是,其不但在2008年南方雪災和“5·12”汶川地震期間捐款捐物,還傾力相助、設立“光明行”慈善活動,為白內障老人帶來光明、長期舉辦“買一瓶酒為慈善捐一元”等活動,悄然樹立起企業公民的形象。
智利品牌貓也在“進口葡萄酒事件”中挺身而出,其智利首席釀酒師親臨深圳為原裝瓶裝進口葡萄酒澄清辟謠,并加大在品牌方面的推廣投入。
但更引人關注的是,該“事件”后,首彩葡萄酒則首次引入“貼標”制,成為自茅臺、五糧液、水井坊后,第一個施行“貼標”的進口葡萄酒品牌。
本土化“轉型”
通過與國內葡萄酒市場的不斷契合,“進口葡萄酒”逐漸意識到只有經過本土化的改造,才能在市場擁有持續的競爭力。特別是首彩葡萄酒首次引入“貼標”制,成為自茅臺、五糧液、水井坊后,第一個施行“貼標”的進口葡萄酒品牌。有專家認為,“進口葡萄酒不合格事件”無疑提前1~2年拉開了進口葡萄酒“本土化”的序幕。
“進口葡萄酒‘貼標’是加速本土化‘轉型’的標志性事件。此舉不但充分融入本地文化,還方便企業建立臺賬,加強進口酒溯源、分區管理,更是擔負起維護消費者權益,引導理性消費的社會責任”。市酒協秘書長劉進軍認為,與“茅五劍”等白酒品牌躋身第一批次17個貼標品牌之列,充分說明了首彩成為進口葡萄酒本土化“轉型”的先鋒者和開拓者。
對此,首彩葡萄酒總經理李文杰卻另有見解,“隨著消費者愈加理性,品牌、品質和‘性價比’逐漸成為主流賣點。而對于商家,更應注重對于品牌的持續推廣。正是由于“進口葡萄酒事件”凸顯出的葡萄酒行激烈競爭現狀,同時也讓原裝葡萄酒商意識到了加快品牌化發展的重要性”。
中國式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葡萄酒市場潛力更是不可估量,也難怪一向自視甚高的國外品牌葡萄酒會放低姿態,“遷就”中國人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