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晚間,界面新聞記者致電瀘州老窖一位高層,對方向界面新聞記者證實了該消息;詩仙太白方面截至記者發稿,沒有正面回答該事件是否屬實。
早在去年11月,業界就有多家行業媒體報出,傳言四川發展酒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川發展酒業)將與重慶輕紡達成一致,或將以品牌收購的方式收購重慶白酒企業詩仙太白,目前詩仙太白已經進入資產清算階段,收購重組細節敲定后,將會上報重慶國資委審批。然而,該傳聞卻始終未能落地。
當時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雖包括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多家名酒企業多有問津,但皆因詩仙太白高額的負債率外加白酒調整期快速地市場下滑,對方未能接盤。
詩仙太白在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之前,其實已經建立了良好發展的基礎。據詩仙太白總經理蔣育萌在今年7月曾對媒體介紹,2007年9月,重慶輕紡集團斥資收購詩仙太白后提出“520戰略目標”,即“第5年實現20億的經營目標”。2011年其銷售突破9億元,廠價100元以上產品占總銷量的70%。詩仙太白實現“520戰略目標”近在咫尺。
然而,瘋狂的“白酒黃金十年”,行業泡沫讓很多酒企都迷失了方向,詩仙太白也跌入“重資產”的擴張陷阱,隨著企業現金流的充沛,公司收購了很多當地小酒廠以及在邛崍進行釀酒基地投資,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加上市場波動,公司迅速陷入困境。
此外,詩仙太白當時對企業的管理實行的是“財務管理模式”。所謂“財務管理模式”是指企業所有經營決策都由財務決策。而財務負責人對經營不了解,只要求市場能快速回款,銷售人員為了收款,給予經銷商很多促銷政策,甚至個別業務員伙同經銷商騙公司促銷費用。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公司現金流一度“非常富裕”。
基于上述兩點,今年2月,據多家媒體報道:詩仙太白早已身陷追債官司之中。來自兩江融資租賃股份公司及哈爾濱銀行重慶分行的兩項累計追債金額達4500多萬元。有人士表示,這僅僅是被公開報道的數據,而實際負債金額更高。輕紡集團披露的信息也顯示,2015年度,重慶詩仙太白酒業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6307億元,凈利潤為-2.3002億元。今年前三個月的主營業務收入為2305.37萬元,凈利潤為-2505.96萬元。
此外,詩仙太白銷售公司撤離重慶,除大本營萬州工廠外基本處于停產狀態,人員從最多時的2000多人減少到目前的340余人。重慶主城區經營詩仙太白的經銷商只剩下兩家。
面對這種局面,蔣育萌坦言,根源在體制,關鍵在管理。
此后,以蔣育萌為代表的管理層為了挽回被兼并和下滑的局面,也為詩仙太白改制做了一些努力。比如提出了主業、品質、價值和市場四個回歸,公司將停止一些對外投資,將工作重心回歸到主業上來;將萬州作為核心市場,進行重點打造,以點帶面向周邊不斷擴散;詩仙太白還推出了88-188元的“百年傳承”和”醉愛系列”,并作為重點產品打造。輕紡集團副總裁徐陽也曾透露,將詩仙太白作為輕紡和國資委關于國有企業改制的首批企業,將經營層納入詩仙太白重新組建的“輕資產”運營公司。
同時,詩仙太白也在頻頻接觸一些全國白酒品牌,商討被收購或者整合事宜。據悉,近三年先后中信投資、古井貢、瀘州老窖、五糧液等企業都與輕紡集團商討或收購或整合詩仙太白事宜,均未果。
“此次瀘州老窖集團在第一次整合詩仙太白被否后仍然沒有放棄,除了對于詩仙太白之前雄厚的重慶市場基礎以外,與老窖本身的發展戰略也模切相關。”中信產業投資基金首席顧問鐵犁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鐵犁認為,由于重慶與瀘州相距很近,重慶市場一直是瀘州老窖的核心市場,在多個層面的渠道商,兩者曾出現過激烈競爭,國窖1573還曾經PK掉詩仙太白,成為重慶市政府的接待用酒。因此兩家合成一家后,可以攜手把重慶市場做透。
此外,在7月12日召開的瀘州老窖2016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并通過的《關于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的議案》中提出,“瀘州老窖30億定增融資逆勢擴張優質產能的計劃”,優質產能優勢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漸顯現出來,這些產能將被市場所消化。“而如果詩仙太白這個品牌歸于靡下,將成為老窖并購戰略的第一步。巨大的產能優勢可能隨著老窖的并購戰略而以另外的方式進入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