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泰斗沈怡方點贊:干凈爽口 令人欣喜
據介紹,漢武酒業龍馬寶穴占地6.6萬平方米,漢武酒業公司生產的基礎酒均儲存于此。“龍馬寶穴”是臺灣中國六經學會董事長、東南亞著名的堪輿大師張淵量先生在敦煌之旅途中偶然覓得。該地距酒泉市區30公里,張淵量先生在飛機上發現這塊寶地,橫看像龍,豎看像馬,故取名“龍馬寶穴”。
經地質部門檢測,龍馬寶穴磁場效應強大,光照時間長,可加速酒的熟化過程,對酒質改良有極大作用。“我們結合‘龍馬寶穴’磁場測試結果,與江南大學、甘肅輕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深入進行中國白酒沙窖香型釀造工藝技術創新的開拓性探索”,漢武酒業董事長馬顥洋介紹,這些探索和研究成果都應用到了酒品生產中。
“漢武御酒無色清澈透明,窖香濃郁,多糧香氣優雅,醇厚綿甜,圓潤協調,余味綿長、爽凈,具有本品典型風格”,國家級白酒專家沈怡方、張宿義、賴登禕、李克明在漢武御酒品鑒會上寫下了如上評語。
“入口干凈無雜味,濃香型風味典型性很強”,白酒泰斗沈怡方先生品評完后,直言顛覆了他對西北這一產區所產白酒的印象,“要比我印象當中好得多”,沈怡方先生介紹,按照地理條件,酒泉所處的地區做濃香型白酒本應比較困難,但當天所品鑒的白酒濃香型典型卻很好,究其原因,除了本地生產積累的經驗之外,也源于酒廠吸取了四川濃香型白酒的特點,加強了與外界的交流和溝通,“它將本地特色與四川濃香型特色融合的很好,走出去、引進來,這對生產是很有幫助的。”
產品品質的提升的確離不開企業自身的不斷努力,“近些年漢武酒業公司、酒泉市酒廠不斷投入重金、下大力氣進行質量提升和品質優化,并多次邀請中國白酒界知名專家對釀造、勾調、制曲、品評等方面指示進行現場指導和培訓”,馬顥洋表示,本著“引進來,走出去”的精神,漢武酒業從源頭上不斷對釀酒原、輔料進行改進和提升,加強各車間的標準化與精細化管理,細化了起窖、拌料、上甑、接酒、攤晾、入窖、封窖等工藝,并多次舉辦釀造工藝比武大賽,提升職工的專業化水準。“通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們已初步實現酒質提升、酒品改良的戰略目標”,她表示。
傳承千年酒文化 助力當地經濟民生
詩仙李白曾言:“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漢武御”酒文化是酒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根植于大漢文化,承載于酒泉獨特的地名文化和霍去病大將軍的千古傳奇,歷史悠久,底蘊豐富。
發展至今,漢武酒業已擁有包括“漢武御”在內的三大系列,100多個品種,開壇大典現場,馬顥洋表示,在做好產品的基礎上,漢武酒業通過修建西北規模最大的酒文化博覽園和酒文化博物館,實現了酒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夢想,也為酒泉文化的繼承發揚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除了傳承文化,作為當地龍頭企業,漢武酒廠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和民生就業做出了貢獻。肅州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部長魏生科在發言致辭中表示漢武酒業是“肅州區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企業之一,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區兩級納稅大戶。”此外,其旗下的“漢武御”系列白酒先后獲得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及部優、省優稱號等多種獎項,是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評定的“綠色食品”;而投資6億元興建,集白酒生產、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酒泉酒文化博覽園,則“為古絲綢之路文明和中國酒文化傳承提供了良好的交流與展示平臺,為推動肅州工業、旅游及文化產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巍巍祁連山下,浩浩戈壁大漠,漢武御人開荒砌窖,用千年傳承的勤勞勇敢,釀造著一杯杯美酒,為大自然“添香”,為河西走廊“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