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行業觀察認識曾這樣評價汾酒,在行業的深度調整變局中,汾酒正低調積蓄力量??此破届o的2016,汾酒即將厚積薄發。
作為1915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大金獎得主,白酒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汾酒向來都是話題的焦點之一。而在2016年,我們聽到汾酒的聲音并不多,低調的背后汾酒正在醞釀何種大招?讓我們從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的言語間管窺一二。
“2016年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戰略機遇期’。”
2016年年初,在大多數白酒依然悲觀面對行業調整的時候,李秋喜確表示,2016年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戰略機遇期”。他將這種機遇期,其概括為六個關鍵詞:信仰、傳承、創新、標準、文化、定力。
投資大師巴菲特的一句名言是,“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逆境中,汾酒反而動作頻頻,避免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拉大。李秋喜在年初的觀點,年終得到了很好的印證,茅臺、五糧液快速恢復性增長,汾酒也迎來了發展的好機遇。如果在經過不樂觀的2015年之后,李秋喜都能夠樂觀,那么在行業復蘇的2016年之后,汾酒勢必儲備著巨大的發展動能。
“全國5億酒民的安全健康比經濟增長重要若干倍!”
“全國5億酒民的安全健康比經濟增長重要若干倍!”在3月22日舉辦的第四屆中國酒業營銷趨勢論壇上,面對行業專家和逾千經銷商,李秋喜闡述自己這一觀點。李秋喜指出,白酒企業必須重申“固態制曲、固態發酵、固態蒸餾”的傳統工藝白酒與勾調食用酒精的新工藝白酒在文化內涵、附加值以及品質方面的顯著差別。在所謂的“消費者主權時代”,如果消費者還不清楚自己購買的是否為新工藝白酒,是不公平的。
很多人誤將李秋喜的這個觀點,又視為他“炮轟”同行之作,其實是看低了李秋喜,也看低了了汾酒,李秋喜的觀點中蘊含著汾酒曾經的“血與淚”。汾酒歷史上曾被錯誤牽連進“假酒案”,直接導致了汾酒在很長一段時間的低迷,因此汾酒知道“消費者的信任”是可貴的,更是脆弱的,所以現在的汾酒不屑于欺騙消費者的“殺雞取卵”銷售方式。倒在食品安全、行業潛規則面前的行業巨頭不在少數,汾酒守住食品安全,就守住了發展的基石。
“讓中國白酒的科學價值和卓越品質體現在國際標準中,根植于國際消費群。”
2016年兩會期間,李秋喜談及白酒國際化時指出,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過程,是向全世界展現華夏文明獨特魅力的偉大實踐,必須保持并突出中國白酒的風格特色,堅持中國白酒偉大發明的獨特內涵,倡導和弘揚中國白酒獨特工藝和酒體風味的科學性,讓世界消費者真正從中國白酒的內在科學性來認識白酒、了解白酒,讓中國白酒的科學價值和卓越品質體現在國際標準中,根植于國際消費群,這應該是21世紀中國白酒標準的發展方向。
李秋喜的性格注定了他是一個“少數派”,因為他知道“委曲求全”勢必變成“隨大流”,這也決定了汾酒是有所堅持的。正如,與其他白酒企業追求“雞尾酒化”以討好海外消費者不同,汾酒的國際化觀是“堅持自我”。從2011年底形成“汾酒標準國際化戰略框架”開始,到2012年開始在全集團公司推行標準化管理,汾酒不斷推進國際化市場戰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汾酒堅守中國白酒,未來待到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綻放時,換來的將是國外消費者的尊重。
“汾酒更有責任去保護和傳承中國悠久的歷史,更有責任去堅守和發揚中國燦爛的文化,更有責任去支持和推動我們中國的優秀藝術。”
7月29日,“對流•首屆青花汾酒當代藝術發展開啟之旅”上,李秋喜在講話中指出,過去的歷史已經充分證明,汾酒作為“中國酒魂”,擁有其他白酒同行不可比擬的歷史文化優勢,在6000年不間斷的歷史傳承中,汾酒積淀了深厚廣博的文化和藝術資源,充分體現了中國酒文化傳承和中國藝術文化傳承的水乳交融。因此,汾酒更有責任去保護和傳承中國悠久的歷史,更有責任去堅守和發揚中國燦爛的文化,更有責任去支持和推動我們中國的優秀藝術。
“擔當”是李秋喜給汾酒注入的一個“標簽”:在白酒國際化中也好,在文化傳承中也罷,在各個方面,李秋喜都要求汾酒有擔當。擔當看起來是汾酒的負擔,但這是擔當才讓汾酒在業內外一直有重要的位置,為人所稱道,因為有擔當才能真正的被從心里擁護。
“汾酒是全球晉商和山西人走遍世界的情感寄托。”
11月26-27日,“山西旅游文化產業高峰論壇”在太原召開,李秋喜在致辭中指出,汾酒不僅是展示山西形象的一張亮麗的名片,同時也是山西人走遍世界的情感寄托。隨著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文化旅游作為新的發展動能,必將成為山西的戰略性支柱產業,講好山西故事、傳播山西聲音,顯得更為重要。借此高峰論壇為契機,山西文化旅游產業一定會大放異彩,汾酒文化也將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的經濟價值。
汾酒是山西文化的代表,是山西子弟的精神寄托,同樣對于汾酒來講,山西也是“根”:只要大本營市場好,汾酒就會好。李秋喜是三晉子弟,言中對于汾酒之于山西的感情,既是他對汾酒的文化自信和對故鄉的熱忱,也是他對汾酒的期盼。好消息是:從山西市場來看,汾酒在省內渠道精耕,中低端產品放量,龍頭地位得以鞏固。與此同時,隨著煤炭價格回升,山西省內經濟企穩回升,省內消費環境改善,將帶動汾酒產品結構回升。2017,汾酒的“山西概念”值得期待!
“一瓶老酒就是中國幾千年酒文化的縮影,收藏老酒就是‘收藏歷史,品鑒文明’。”
12月11日李秋喜一行考察了歌德盈香公司,對老酒收藏市場發展情況及未來趨勢進行了調研與探討。期間,李秋喜指出,中國白酒的飲用功能與收藏功能極度不匹配,我國的酒類收藏市場與國際相比,發展潛力巨大。
在12月6日的“老酒收藏研討會”上,李秋喜也不吝對老酒市場的看好。他表示,如今的老酒收藏市場如火如荼,一瓶老酒拍出上百萬的情況屢見不鮮,以汾酒為代表的老四大、八大名酒更是為廣大藏友所珍愛。老酒收藏熱的根基在于中國的酒文化,一瓶老酒就是中國幾千年酒文化的縮影,收藏老酒就是“收藏歷史,品鑒文明”。
半個月之內,李秋喜兩次談及老酒的市場價值。對于行業趨勢的判斷,李秋喜以及汾酒歷來是敏銳、富有前瞻性的,誠如其汾酒在白酒業第一個登陸資本市場,再如汾酒率先吹響1915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百年紀念的號角,都為公司贏得了先發優勢。
布局老酒,是一步不錯的棋子。老酒市場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其在產品、品牌方面的價值引領作用無可比擬。李秋喜不起眼的一個觀點,又會預示著汾酒在2017年汾酒會掀起白酒業一場新的營銷戰役嗎?據李秋喜透露,汾酒集團作為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的輪值主席單位,將在2017年舉辦一系列的活動,為推動我國的酒類收藏市場作出貢獻。
“酒品是有生命的,是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
在“老酒收藏研討會”上,李秋喜創造性地指出,酒品是有生命的,是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而且分為六個階段:孕育、新酒、老熟、勾調、裝瓶自然老熟、飲用階段。
李秋喜說每一瓶酒都有成長的歷程,說的何嘗不是他自己和汾酒:從進入“黃金十年”時的意氣風發,到沖刺“百億”的豪氣沖天,到直面“深度調整”的蓄勢待發,再到奔向“十三五”的堅定信心……每一滴汾酒走過的,李秋喜都走過了,汾酒集團也都走過了。
今天汾酒,早已經過了孕育、新酒、老熟、勾調、裝瓶的階段,現在的汾酒正處于“自然老熟”階段,汾酒的種種努力、變革都要靜待時間的檢驗。李秋喜釀好的“汾酒”,待到“飲用”時,會是那個輝煌的汾老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