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信不信,事實是,目前北京某家樂福超市53度飛天茅臺單瓶售價已經突破2000元大關,達2080元,比元旦前上漲800元,漲幅高達38.4%。
茅臺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站穩了1000元的價格關口,然后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從1000元沖刺到了2000元,盡管只是在個別城市的個別終端,但這背后折射出茅臺產品絕佳的爆發力和抗通脹性能,也讓經銷商們看到了茅臺強大的“小宇宙”。
當然,如果按照北京目前的房價來對比看,茅臺在北京市場的零售價過2000元根本就不算一個事,甚至有經銷商表示,茅臺在北京也要按照三環、四環、五環不用的價格來賣,雖然是玩笑話,不過在記者看來,重回2000元的零售價格對茅臺來說是大概率事件,2012年茅臺控價但投資和投機雙重驅動下的市場已經瘋狂,而今,茅臺依舊在控價,經歷劫難后的市場雖多了理性,但依舊不乏虎視眈眈的投資客們。
2012年以前,有很多行業大商(酒行業內資金比較充裕的公司)或投資商(行業外資金持有者)投資茅臺酒。因為茅臺一路瘋漲,買了放在倉庫里,每年都有30%以上的價格漲幅,相比其他投資穩健、變現容易。
再加上茅臺的有限產量和控貨,更加速了茅臺酒(指53度飛天)的價格上漲,投資者們又不斷加大囤貨空間,這反而使得真正流入到市場的產品不足,更造成了市場的緊張情緒。
所以,這一段時間,雖然當時茅臺集團曾三令五申控制終端價格,但依然控制不住市場的熱情,因為當時的市場投資者們是真瘋了。
“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大部分瘋狂的投資者們最后真的是落入欲哭無淚的境地,即便是和茅臺合作多年的大商們也表示,“基本上把前幾年賺的錢都賠進去了”。
5年間,茅臺經歷了什么?
從2012年的歷史高點到后來2013年到2014年的低谷期,然后是2015年的徘徊復蘇到2016年的報復性反彈,5年的時間,茅臺也經歷了一個痛苦的輪回,卻也變得更加開放、自信而又理性、強大。
產銷量:未來幾年茅臺酒真的會缺貨
根據茅臺生產工藝,當年可銷酒量以5年前的基酒為基數,考慮每年揮發3%和留存老酒,可銷酒為五年前基酒數的75%-85%之間。根據集團歷年新聞稿中披露的茅臺酒基酒數據,2012年茅臺基酒3.36萬噸,2013年同增14.44%,但2014年僅同增0.76%,2015年減產17%,意味著2019-2020年茅臺供給緊張。
需要注意的是,茅臺具有的產能極限將是供不應求最根本原因。2014年茅臺基酒產能較2013年增速明顯減緩,2015年較2014年有近20%下滑,對應2019年可供銷量較2018年將明顯下滑,供需缺口明顯。
這也意味著茅臺在限量供應的同時或將通過價格因素來對市場進行供需調節,而2019年也成為茅臺闖關2000元的關鍵性一年。
規模:營收近400億,利潤達40%
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1年,茅臺銷售額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五年期間股份公司銷售收入分別為72.4億元、82.4億元、96.7億元、116.3億元、184億元。2011年開始的五年業績如下:
2011年,營收184億,同比增長58.18%;凈利潤87.63億,同比增長73.48%;
2012年,營收264.55億,同比增長43.76%;凈利潤133.08億,同比增長51.86%;
2013年,營收309.22億,同比增長16.88%;凈利潤151.37億,同比增長13.74%;
2014年,營收315.74億,同比增長2.11%;凈利潤153.5億,同比增長1.41%;
2015年,營收326.6億,同比增長3.44%;凈利潤155.03億,同比增長1%。
2016年,營收398.6億元,同比增長19.16%;營業利潤收入241.1億元,同比增長8.83%。
市值:2017年有望突破6000億
按照國際通行的市值標準計算,貴州茅臺在2012年就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烈性酒公司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4日報道,貴州茅臺的市值為4200億元人民幣(合605億美元),距離英國酒業集團帝亞吉歐(Diageo)530億英鎊(合650億美元)的市值不遠,同時幾乎是星座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308億美元市值的兩倍。2016年期間,貴州茅臺股價上漲53%,市值增加了1460億元人民幣。
彭博財經2012年的數據是,貴州茅臺以353.58億美元的市值,排名全球烈性酒上市公司的第二名,僅次于市值為729.44億美元的英國帝亞吉歐。
5年時間,茅臺市值從353.58億美元沖到605億美元左右,而帝亞吉歐從729.44億美元滑落到650億美元,二者差距逐漸縮小。
茅臺股價自2014年1月見底之后,近年來穩步上漲,2016年12月8日,其盤中的股價甚至創下340元的歷史新高價。
2016年12月,中金公司分析師邢庭志等發布報告,將貴州茅臺2017年銷量預期上調至31380噸,較2016年增加5000噸;上調貴州茅臺2017年目標價16.5%至472元,維持推薦評級。如果按照目標價472元計算,2017年,貴州茅臺市值將達到5947億,6000億市值近在咫尺。
也就是說,貴州茅臺距離世界第一大烈性酒公司的頭銜已經不遠了。
市場:團購公務市場從30%降至1%以下
此前袁仁國曾坦言,2012年以前,茅臺酒直接公務消費的占比大約在15%,加上經銷商的部分,直接和間接的公務消費大概超過30%。2014年,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1%以下。
也正是從2012年開始,茅臺酒的銷售從主打公務消費轉戰到商務消費、私人消費和休閑消費上來。
李保芳表示,2017年茅臺預計銷量2.6萬噸,比2016年多出3000噸,市場投放量同比增長15%。茅臺放量的目的,在于確保經銷商利潤、穩定茅臺價格和銷售局面。
茅臺何時回到歷史高點?
那么,我們來猜想下,茅臺酒再次回到2000元價格(指得是全國范圍內的茅臺零售價格回到2000元關口)有沒有可能?如果有可能,會是什么時間?
記者認為,無論是哪一年(有觀點認為是2020年)茅臺酒重回2000元高點,與2012年的歷史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彼時是占比超過30%的公務消費所支撐的泡沫高點,根基不牢;而伴隨著消費升級和民間市場催生下的新的2000元高點,在于價格回歸后高端白酒得到大眾消費承接,根基牢固。
當然,茅臺并不想重回2000元高點,至少是短期內不會有這想法,因為茅臺要求穩。
李保芳也曾在年度經銷商聯誼會上重申,茅臺不會“急功近利,跟風漲價”,“所有人都不能幻想茅臺再回到2000多元”。袁仁國亦表示,要把茅臺酒主要消費群體定位到1.09億中產階級,把醬香系列酒主要消費群體定位在小康人群,“茅臺零售價1200元左右就差不多了”。
那么,未來幾年茅臺酒的走勢如何?價格會有哪些變化?記者整理了幾家證券機構的研究觀點如下——
招商證券:2013年茅臺基酒產量3.85萬噸,按照4年后80%左右比例(考慮揮發及存于基酒),17年可供銷量3.08萬噸。但從今年實際發貨看(可能接近3萬噸),來年需求稍微有所增長,供應就會更為緊張,未來三年,茅臺供需緊張加劇,帶動批價被動上行,18-19年甚至可能重現歷史高點。
中信證券:盡管2013-14年公司留存酒較多,但在2019-20顯著的供給缺口和通脹預期下,茅臺飛天“不漲價”的承諾或不長久。
華創證券:從絕對及相對兩個維度分析,貴州茅臺品牌力在不斷提升,茅臺品牌力溢價穩步提升。茅臺渠道利潤率歷史中樞在30%左右,當前渠道利潤介于35%-50%,豐厚的渠道利潤為提價創造前提,結合2019年供需缺口凸顯,提價時點可能出現在2018年下半年。
方正證券:茅臺基酒來測算2017年可售量比2016年增加15%左右,公司已經明確短期內不會漲價,但會通過計劃外個性化等產品來實現變向的產品結構提升,17年實際收入增長將會超過20%,若考慮確認全部收入和預收賬款全部釋放,17年收入增長將遠超過20%。
根據茅臺酒產量數據和市場數據來看,目前一批價已經到了1100元,全年一批價格會維持在1100-1500之間。因為未來3-5年公司的供給量遇到天花板,價格就成為調節供需的關鍵,所以我們判斷預計2018年初就是飛天出廠價上調的關鍵節點。
茅臺價格、股價雙回歸背后的三大信號
1.高端白酒重回“賣方市場”?
“賣方市場”的標志是什么,是產品的供不應求。
茅臺提出了2017年的大發展規劃,與此同時,五糧液明年預計將繼續提價,國窖1573明年預計繼續控貨,這是否意味著高端白酒會重新進入一個“賣方市場”的上行通道?
以茅臺為例,華創證券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茅臺實際消費量在2.16萬噸、2.4萬噸左右(實際消費量而非公司計劃量,2015年計劃量在1.8萬噸左右,其中3000多噸計入2016年計劃量;2016年計劃量2.3萬噸,實際銷售看從11月中下旬經銷商已經普遍執行完計劃量,按照正常發貨節奏應仍有3000-4000噸供應量)。對應2017、2018、2019、2020年實際消費量應該在2.9萬噸、3.2萬噸、3.5萬噸、3.8萬噸。
由華創證券上圖的分析看,2019年茅臺酒會出現一個供需缺口,也就是說這一年茅臺的市場供應量會少于需求量,供不應求將成為常態。
2.茅臺價格要防止“過度上漲”
茅臺的價格如果短期內蹭蹭蹭地躥到了2000元上,誰是最恐慌的人?
答案是袁仁國和李保芳,這是因為兩人搭檔好不容易把陷入價格泥潭的茅臺價格重新穩定在1000元的合理區間內,“茅臺零售價1200元左右就差不多了”這真是他們的大實話,因為這一價格出去的酒都是實際消費的酒,而到了2000元出去的酒都是囤貨。
茅臺要做的是保證市場的理性供應和理性消費,而不是創造機會讓一部分人去投機倒賣造成市場恐慌的同時影響到茅臺酒市場的健康運行。
所以,記者認為,2017年茅臺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嚴控市場價格的走勢,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畢竟,是經過5年的艱難調整,茅臺的市場才步入正軌。
董寶珍也認為,2017年茅臺酒的價格問題不是防止下跌,而是防止過度上漲,茅臺酒已經沒有價格再下跌的邏輯和依據了。
其認為,茅臺酒的價格已經歷經三四年的過度低迷,到今天茅臺酒價格和庫存徹底走完了下跌周期,茅臺酒的庫存波動周期已經運行到新的補庫存周期,就像嚴冬已經過去未來無論如何曲折,必定走向春暖花開!
3.茅臺的民間消費市場迎來爆發期
茅臺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調整市場迎來新發展周期與其積極發掘民間消費市場有很大關系。
2011-2012年飛天茅臺價格突破2000元,這其中,公務消費占比高達30%,而這種畸形的市場盡管量很大風險也很大,因為終端市場對價格的不敏感性導致價格出現嚴重的泡沫,更加嚴重的是,這種畸形的市場存在已經影響并擠壓了茅臺酒正常的民間消費。
而更加危險的是,在面對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不利環境下,作為上游廠家的茅臺顯然是無可奈何的,也正是在這個緊要關口,國家開始限制三公消費,于是,一場自上而下的“政治運動”卻在無形之中幫助茅臺重新梳理并調整了市場布局。
所以,現在回過頭來看,2013年-2015年三年的調整期對茅臺來說,也是一次渠道層面的“鳳凰涅槃”,沒有這次調整,茅臺占比70%的民間消費就會被持續擠壓而無法形成良性的成長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