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高溫酷暑,還是嚴寒冷冬,在新疆伊力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熱電廠機聲隆隆的運行現場,人們總會發現一位身材瘦高,精力充沛的中年人緊張忙碌的身影。風里來,雨里去,20多年,他從運行員工、值長到副廠長,將自己的青春全部投入到了工作中。正是源于這份對工作的執著,他為熱電廠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保障。他,就是伊力特熱電廠的“德國人”——主管技術的副廠長唐林。
技術革新的“排頭兵”
1993年,廠里要求涌現具備全能電氣、鍋爐專業知識的人才,唐林知道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也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他抱著認真的態度和不服輸的勁頭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電氣、鍋爐主操的當班資格。2004年在值長競聘中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同事的一致好評競聘成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9年熱電廠競聘副廠長,他又憑著扎實的專業知識、踏實的工作態度競聘成功。
唐林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檢修工作要做到對檢修數據的一絲不茍,精確百倍,認真仔細。”
2012年的秋天,做完心臟手術的唐林上班沒幾天,就遇到了尋找汽輪機動平衡的難題。汽輪機維修工通常靠目測或者是手感來尋找動平衡,唐林覺得這種檢測方法不靠譜,沒有科學依據,他首次對墊片進行了細致的分類,當時工房的溫度已經達到30多度,唐林蹲在一堆墊片中,反復選擇墊片,臉色略微蠟黃,汗水順著濃密的頭發浸透了他的工裝,這些他都毫無知覺,只是機械地重復著同一個動作。經過無數次的重復試驗,終于找到了動平衡。
鍋爐維修班的陳興給予唐林的評價是:“唐林的字典里沒有差不多,他在工作中要求的是精益求精,科學性的數據更是沒得商量,典型德國人的執著。”至于平時和同事間因某個技術問題而爭論得面紅耳赤更是家常便飯。
電氣設備的“守護神”
2013年3號爐引風機再次出現振動,造成軸承損壞,已經兩年連續出現這個故障,更換軸承,花費達到一萬元。那段時間唐林天天在3號爐引風機前轉悠,聽聲音,觀察軸承轉動情況。他下定決心,一定盡快找到振動的原因,為廠里節約成本。
為此,唐林深夜重又翻開有關汽輪機構造的書,經過一個月的觀察、研究、查找,唐林終于發現是軸承箱定位銷彎曲,造成軸承箱上蓋和軸承中心偏離,引起振動。為了不影響機組負荷,唐林打算利用夜間進行消除故障。他和大家一邊商討解決方案,虛心聽取維修人員的建議,一邊組織施工,一切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拆卸工作完畢后,要更換新軸承,唐林和大家又連續奮戰10幾小時,終于解決了振動的問題。
回到家的唐林倒頭就睡,他妻子心疼的說:“他這個人特別的認真、固執,醫生叫他注意保養,他根本不聽,只要廠里設備出現故障,他什么都不顧。”
精益求精的“領頭羊”
2015年的鍋爐技改工程工作中,唐林發現脫硝噴嘴的打孔位置和圖紙上不一致。圖紙上的打孔位置應該是距離地面3.6米,而實際施工打孔位置距離地面5米,唐林告訴施工人員打孔位置和圖紙位置不符,他們說差不多就行了。唐林一聽就火了:“你們知道差不多的后果嗎?現在你們打孔的距離將會導致爐膛截面溫度低,達不到爐膛的溫度區間,就會影響脫硝效果、影響整個環保設備的運行,你們簡直是無知,亂彈琴!”
虎著臉的唐林讓他們立即重新打孔,他在旁邊監督整個打孔過程,打完孔后親自測量,確定無誤才放心離開施工現場。從那以后,施工人員再也不敢在他面前提“差不多”三個字。
維修工周平說:“唐副廠長經常對我們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干維修設備這一行,一定要精益求精,所以我們現在也養成了認真的好習慣。”
員工的“貼心人”
1998年四師表彰了一批優秀黨員和基層黨組織,入黨剛滿一年的唐林榮獲了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一名黨員,只有在本職崗位上發揮出模范作用,才能在員工中樹立良好的榜樣。”身為黨員的唐林,深知一言一行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身邊同志的工作熱情,因此,日常生活中,他始終遵循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作風。作為黨員,唐林把管理思想和管人結合起來,經常和員工談心交流,并時時以黨員的模范作用影響和引導著身邊的員工。
談起當運行值長的經歷,唐林總是一臉的驕傲與自豪:“當初我帶的運行值,在公司連續五年獲得先進車間。”在這些耀眼的榮譽和光環下,他并沒有迷失。樸實的話語,展現出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他不求回報,只想把工作干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