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做好中秋和“十一”節日期間的食品安全工作,保證全縣人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安全的節日,睢縣商務局及早著手,重拳出擊,展開了酒類專項整治活動。對酒類生產經營的主體資格、生產批發許可證、零售備案登記、酒類流通隨附單的使用等情況進行全方位、拉網式的清理整治。堅持依法檢查與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分片、定員定責、定獎懲辦法,把打擊不按規定使用酒類流通隨附單和銷售假冒偽劣酒類商品作為重點,依靠以下六項措施保障整治活動取得實效。
一是明確整治目標,進一步規范全縣酒類經營行為,有效防止假劣酒類流入市場,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體系,維護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酒類市場,健全監管長效機制,使城鄉酒類合格率明顯提高。
二是加大對重點品種、重點區域的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抽檢一批白酒、葡萄酒的中、低檔酒類和一批名牌高檔酒類送質監部門檢測,不合格的酒類品種給予公開暴光。另外以廣大農村、城鄉結合部和超市為重點區域,對全縣各大小酒類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零售商店及學校周邊、旅游景點等進行徹底整治,防止假酒、劣酒、有毒酒類等食品流向農村,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健康。
三是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和酒類溯源制度。對酒類生產、經營企業進行一次全面的主體資格清理,依法取締無照(證)生產、經營酒類的企業和個體戶。對酒類經營企業和個體戶的五證和酒類流通隨附單的使用情況進行逐戶檢查,對不按酒類流通管理辦法開具、索要五證和隨附單的經營者下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對未能在規定期限內整改的將給予行政處罰。同時進一步強化經營者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嚴格實施溯源制度、索證索票制度、購銷存貨登記制度。
四是嚴厲打擊存儲、銷售假冒偽劣酒類的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查處不符合國家質量標準、不符合標識規定、以假充真、仿冒知名商品商標和名稱等行為,并追根溯源,從源頭上根除假窩點和侵權行為。
五是積極與縣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協商,制作播放三期新聞專題片,詳細介紹實行酒類流通管理辦法的意義、劣質酒類商品的危害性和辨別假冒酒類的方法,同時還將相關內容印制成宣傳單等材料一萬余份。合理引導群眾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從根本上消除假冒劣等酒類商品生存的市場空間。
六是設立酒類監管熱線電話,及時處理消費者有關酒類商品的咨詢、舉報,對售假線索,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截至目前,我縣共出動執法人員90余人(次),執法車輛30余臺(次),檢查各類酒類經營主體150余戶,查扣涉嫌假劣酒品200余瓶,有效凈化了節前酒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