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市酒類流通登記備案和隨附單制度基本建立,各類超市、酒類批發企業備案率達90%,酒類流通隨附單使用率達到85%以上,銷售假冒名酒現象得到遏制,酒類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這是記者昨日從市經貿委了解到的信息,這也標志著我市酒類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完成了預定目標,取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得了明顯成效。
從去年6月起開展酒類行業專項整治工作至今,全市在酒類專項整治期間共組織各類檢查127次,檢查各種酒類經營企業1010戶,下達整改通知書189份。目前全市已辦理酒類備案登記企業1276家,比整治前增加486家,實現了超市、酒類批發企業備案率達到90%以上的目標,80%%以上的酒類批發企業和超市建立了酒類經營臺賬。
雖然絕大多數酒類經營企業辦理了酒類備案登記,但并不意味著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打擊假冒偽劣才是酒類行業專項整治的重頭戲。
去年9月中旬,茅臺酒生產廠家打假辦專職工作人員受邀來到我市參與專項檢查,幾天時間內,執法人員踏遍了中心城市所有經銷茅臺酒的超市、批發企業。在延平區勝利街的一家名酒銷售店,9瓶“茅臺”被打假辦專職人員確認為假酒,執法人員立即要求將該酒下架。
據了解,這些銷售假名酒的商家均不從我市名酒總經銷處進貨,店主利用其他渠道購進的“茅臺”外觀與真品十分相似,而售價卻打上了真品的價格,可觀的利潤讓商家鋌而走險。
去年10月31日,執法人員突擊檢查市區一家酒水商行,發現銷售人員正在往一種低檔干紅酒瓶上貼高檔酒的標簽。被逮個正著的銷售人員百般狡辯,卻沒想到自己錯把高檔干白的標簽當成干紅的標簽,執法人員在店內搜到的幾百張標簽更讓銷售人員無法抵賴。
除了對市場進行嚴格監管,教市民如何分辨真假酒,動員全社會參與監督,讓酒類行業專項整治變成常態管理、長效管理,才是酒類行業專項整治的最終目標。
據了解,酒類行業專項整治結束后,市經貿委將研究如何有效地聯合有關部門進行專項整治,讓專項整治過渡成為長效日常管理,確保市民喝上放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