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臨近,廣東省酒類消費進入了一年當中含金量最大的一個銷售旺季,然而秘密藏身在市場中的一些制假、銷售偽劣酒飲的不法分子對市民節日酒飲消費依然存在威脅。日前,信息時報記者從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處獲悉,春節期間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啟動了市場監測打假活動,并將在春節期間開通專門的投訴電話確保節慶日酒飲市場的規范。
市場 廣州節前酒飲合格率82%
近期,省經貿委、農業廳、衛生廳、工商局、海洋漁業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多個部門對春節前酒品市場進行了抽檢。從上周公布的抽檢結果顯示,在對廣州地區部分超市及批發企業酒類商品抽檢時,共抽檢酒類商品62批次。其中白酒30批次、白蘭地16批次、葡萄酒9批次、露酒2批次、威士忌2批次、伏特加1批次、朗姆酒1批次、龍舌蘭酒1批次,總合格率82.3%。
結果顯示除了露酒100%抽檢合格外,白酒、洋酒、葡萄酒、白蘭地等酒水商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質量問題。其中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龍舌蘭酒的合格率只有60%,白蘭地的合格率為81.2%。葡萄酒和白酒的合格率分別為66.7%和90%。
不合格的項目主要包括理化、衛生指標,超量和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產品標簽標注不規范等。其中,有1個批次的葡萄酒產品超量使用防腐劑(山梨酸或山梨酸鉀)和超范圍使用甜味劑。
管理部門 加強節日酒飲市場監控
據了解,除了不合格的劣質酒會威脅到消費者節日的消費外,一些名優酒的假酒對消費者的“殺傷力”也不容忽視。
在近幾年的打假中,酒類專賣管理局每年沒收的假酒貨值均在數千萬。從芝華士、軒尼詩等高檔洋酒到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高端白酒,再到幾塊錢一支的米酒都在假冒之列。不過,國產名優酒和市面上暢銷的洋酒品牌是被造假的重點對象,占了沒收的假酒很大的一部分。這些制假窩點,大都購買散裝劣質酒灌裝進收購回來的瓶子,然后假冒其他品牌進入市場。而有些制假窩點甚至從假冒產品的外包裝盒到瓶子自己進行整套制作,對消費者利益造成極大的損害。
為了確保春節酒飲消費市場的穩定,據廣東省酒類專賣局市場稽查部部長劉金發介紹,針對節前酒飲消費市場,廣東省酒類專賣管理局主要加強了對商超、酒樓等主要銷售和消費渠道的監控力度。同時還會在春節期間開通專門的投訴電話,確保能及時了解到消費者的信息。
專家:城鄉接合部是造假多發地
據了解,廣東是酒類消費大省,其飲料酒消費約占全國酒類產品總銷量的十分之一。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使得市場上的造假現象比較猖獗。但幾年來,全省酒類專賣管理系統每年都出動行政執法人員逾10萬人次維護酒類商品流通市場的秩序。
據劉金發介紹,隨著政府部門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今年酒飲市場造假的情況較以往有所減少。但他表示具體的統計數據會在315前公布。
據了解,洋假酒多出現在夜場及制造窩點,而白酒假酒多出現在流通環節及制假窩點。劉金發表示,這些假酒多集中在城鄉結合部的經營部、酒樓和批發市場,消費者在這些地方購買時要多留個心眼。
專家建議:正規渠道購買 記得索取單據
劉金發提醒消費者,消費者買酒時候要多留個心眼,有自我保護意識。為避免買到假酒,最好到規范的、證照齊全的酒類銷售點購買,比如大型的商場超市和專賣店。而購買后最好索取單據。
此外,消費者在買酒最好學會看產品的包裝,看包裝是否有重復使用的跡象。從酒質來看,真酒酒質清澈,而假酒則較混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