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陰霾下,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偶爾犯了錯怎么辦?山東省膠州市工商局在行政執法工作中創新實施先警示、后查處,先約談、后處罰的“柔性執法”模式,實現了企業發展和執法服務的和諧共贏,全市行政違法行為明顯下降。
山東膠州市工商局局長傅延森介紹說,在執法過程中,他們除對制假售假、商標侵權、食品安全、坑農害農、非法傳銷等嚴重違法案件實行嚴管重罰外,對其他一般性違法行為建立了分類分級執法標準。他們將常見的市場違法行為分為無照經營等六大類,每一類違法行為又根據違法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危害后果、自覺改正情況以及人民群眾的關注程度,劃分為二級至六級。對應不同的類級,規定相應的執法程序、執法措施和處罰幅度。同時,通過實施行政提示、行政告誡、行政建議、行政調解、信息發布制度,引入“說、勸、引、商、幫”等柔性措施,加強規范經營勸導。
青島怡航船務有限公司的住所地在青島市市南區,在膠州開廠之后,是變更住所地還是設立分公司?對此,股東們有分歧,就這樣無證經營持續了一年多。按照規定,這種情況最多可罰1萬元。可膠州工商人員考慮到企業沒有違法的主觀故意,所以沒有簡單地一罰了之,而是幫助企業分析解決問題,真正地當上了企業的“好參謀”。
編輯: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