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 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將于4月2日在英國首都倫敦召開。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有三個:如何擺脫目前危機,使經濟盡快復蘇;如何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加強監管,防止危機再次發生;如何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使之在防范危機和支持增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上述議題上,美國與歐盟以及主要發展中國家擁有共識。但是,在解決的先后順序和解決方式上,歐美之間存在較大分歧。首先,美國主張刺激經濟增長優先,歐盟則主張加強金融監管優先。美國認為,重建金融體系是中期問題,目前最迫切的是加大財政投入,刺激經濟增長。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日前呼吁其他國家在未來兩年拿出各自國內生產總值的2%,協同努力來刺激全球經濟。而歐盟認為美國的刺激經濟倡議不適合歐洲,因此,歐盟沒有必要采取新的財政刺激措施,而是應該加強金融監管,堵住漏洞,進行金融體系改革,建立更有效的監管制度。
其次,美歐在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規模方面主張有所不同。美國提出巨額增資目標,歐盟則支持較小增資目標。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身提出的增資規模是2500億美元,而蓋特納提出的增資目標是5000億美元。歐盟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規模,并決定為此提供750億歐元。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七國集團成員日本則采取緊跟美國的姿態。日本財務大臣與謝野馨日前表示,日本政府考慮出臺總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2%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本月27日表示,將在倫敦金融峰會上要求國際金融機構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的監管,呼吁各國重視處理不良債權的重要性,并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
西方七國集團另一個成員加拿大表示,期待倫敦峰會能夠促進二十國集團成員采取一致措施穩定全球金融系統,確保各國刺激措施協調有效,促進世界經濟盡快恢復增長。另外,加拿大認為各國應完善自身金融體制,但它不支持歐盟有關組建新國際監管機構的建議。
“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就穩定國際金融體系、采取財政刺激措施拉動內需、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和反對保護主義等問題取得共識。四國財政部長3月14日發表聯合公報強調,改革必須充分反映全球經濟的變化,保證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和地位。
巴西總統盧拉3月初提出,倫敦峰會應該討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巴西財政部長曼特加日前透露,巴西將在倫敦峰會上提出建立一個新型國際資本流動調整機制,防止新興經濟體今后繼續遭受國際性金融危機的沖擊。
就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俄羅斯提出,必須建立“穩定的、可預見的和按照既定規則發揮功效的”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推動儲備貨幣多元化和金融中心多元化,建立現代化風險管理體系等。另外,俄總統梅德韋杰夫日前提出,應建立相應機制,以監督對世界整體金融狀況有影響力的國家的宏觀經濟指標,避免某國內部的金融和經濟問題對全世界產生不良連鎖反應。
印度政府曾多次強調反對保護主義,主張發達國家在危機時刻應承擔更大責任。印度總理辛格指出,新興經濟體不是危機的制造者,卻是最大的受害者之一。他呼吁發達國家重視金融危機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問題。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23日表示,中方對峰會有五點期待:一是各方應本著向前看的精神,加強團結,凝聚共識,尋求共贏,提振市場和民眾信心。二是推動各方根據各自國情出臺經濟刺激計劃,并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三是在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方面取得實質進展,特別要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
文章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表性和發言權,并為此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四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全面、平衡的結果,特別要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支持。五是關注發展問題,特別要避免因金融危機而減少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
此外,印度尼西亞財政部長穆爾亞尼表示,印尼將在峰會上提議國際金融機構采取延緩貸款期限、放松貸款限制等措施,以幫助貸款企業克服困難。印尼還希望在倫敦峰會上獲得更多的國際援助資金,以促使本國經濟復蘇。
沙特阿拉伯財政大臣阿薩夫日前提出,金融峰會應將貿易保護主義列入議程。沙特主張通過增加政府支出刺激經濟增長,并認為各國在聯合應對金融危機時應承擔與各自地位相稱的義務。
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3月1日表示,阿根廷將在倫敦峰會上建議徹底取消“避稅天堂”。此外,阿政府認為應對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深刻改革。
作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國家期待通過倫敦金融峰會要求發達國家兌現援助承諾,加強對國際金融體系的管理與監控,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予非洲國家更多支持。(完)(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胡芳,駐巴西利亞記者趙焱、陳威華,駐莫斯科記者趙嘉麟,駐雅加達記者李曉渝,駐利雅得記者李震,駐渥太華記者楊士龍和新華社記者傅云威報道)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 中國酒業新聞網。
編輯: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