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由山東省輕工業協會主辦的“2012年度最具收藏價值名酒評選”活動,包括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文君等名酒品牌均列入了最具收藏價值名酒之列。
5月19日,河南省酒業協會收藏鑒定專業委員會舉行掛牌儀式。
……
近年來,隨著高端白酒的價格不斷高漲,一股高端白酒收藏熱潮在全國各地興起,白酒收藏已成為繼郵票、玉器、古玩外之后的另一新興收藏門類。
白酒收藏,瓶中有財富
白酒收藏作為投資領域的一匹“黑馬”,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牛刀初試。1999年,在四川舉行的“99國窖酒拍賣大典”上,一瓶“國窖·1573”被拍出18萬元的價格;2007年,在重慶名酒的一場拍賣會上,一瓶1985年出廠的五糧液以2.2萬元的高價落槌,與當年出廠的3.75元價格相比,升值了5866倍。
隨著收藏酒市場的逐漸成熟,以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為代表的名酒企業紛紛挖掘收藏酒市場商機。茅臺率先推出15年、30年、50年和80年共四種茅臺年份酒,由于品質高且具備收藏價值,價格逐年上漲。
除了主攻年份酒市場外,茅臺還推出了“新世紀茅臺”、“開國盛世茅臺”等超高端酒;而五糧液則繼續深耕10年、30年、50年系列年份酒。此外,水井坊、瀘州老窖等名酒均推出了價值不菲的收藏酒系列產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隨著世界經濟整體下滑,股票、基金、房地產等投資項目已經成為高風險選擇,而白酒收藏的升值潛力受當前經濟形勢影響較小,因此吸引著眾多投資商。白酒收藏由此開啟了一個投資新時代。
2008年,為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特別限量出品15000瓶“貴州茅臺酒——紀念改革開放30年珍藏版”。
2010年8月,茅臺又借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在深圳隆重推出限量紀念酒1948瓶,與其他收藏酒不同的,這瓶酒是由鄧小平長女鄧林親筆題寫的“飲酒思源”,由鄧小平長女鄧林與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時任董事長季克良、時任總經理袁仁國簽名的收藏證書,不但具有極高的工藝價值,而且還附加了特殊的文化價值。據悉,該酒大部分被各地相關部門、大企業和社會名流所收藏。
近年來,隨著茅臺價格的日益走高,市面上投資茅臺酒、囤積茅臺酒和收藏茅臺酒的行為也愈加火爆,茅臺酒等高端白酒的金融屬性正在日益增強。
今年4月13日,五糧液在《中國企業品牌競爭力指數(CBI)報告》發布會上摘取了“中國酒企業品牌競爭力指數排名”第一名的桂冠。該公司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推出了迄今為止唯一一款超大容量的收藏級酒品——“五糧液龍騰虎嘯(收藏級)”52度濃香型1800ml酒品,這標志著五糧液在多系列的產品布局中將“收藏酒”作為未來的新型發展戰略。
“我對這款酒的全球營銷充滿信心。”五糧液釀神酒全球營銷總裁唐通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款酒源于600多年前的明代古窖池,采用五糧液酒廠1951年建廠時封藏的陳釀老酒,69度,原始官方發行價才19800元,日后升值潛力十分巨大。
事實上,從2010年底至今,高端白酒漲價浪潮一浪高過一浪,許多二線品牌白酒也紛紛跟風提價,正是這股白酒漲價風助推了消費者的收藏意識,并使白酒收藏成為繼郵票、玉器、古玩之后的另一新興收藏門類。
白酒收藏的四大“短板”
白酒收藏已成為中國投資領域的一匹“黑馬”,用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羅伯健的話說:“白酒收藏有望繼葡萄酒收藏之后,成為國內收藏市場一個新的亮點”,但白酒收藏還存在諸多不足和短板。
短板一:體制尚不健全
有收藏酒專家認為,隨著名酒連連漲價,白酒收藏市場雖然出現“炒股炒樓不如炒茅臺”的現象,但是,也暴露出體制尚不健全的問題。羅伯健指出,問題主要體現在:酒類收藏的法律體制不健全;沒有專門的權威部門對其確認價值和市場規范;更沒有權威機構組織拍賣活動。
由于這些因素的存在,從而導致白酒收藏市場的諸多亂象,使收藏酒市場變得魚龍混雜、撲朔迷離。
短板二:價值難以評估
毋庸置疑,一款具有投資價值的收藏酒,離不開稀缺性、歷史沉淀、可維持性和成熟的交易市場這四大因素。“只有品牌歷史悠久、現存量較少、酒品質量高、具有特殊的品位和紀念意義,才算得值得收藏的酒品。”在收藏市場上摸爬滾打15年的收藏家曾驛維說。
然而,目前市場上推出的這些收藏酒,其價值都難以評估,藏家只能任憑廠家的說辭買進,憑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來出售。
短板三:文化底蘊和附加值不夠
應該說,珍品薈萃、獨具特色的白酒是全面記錄和反映我國酒業發展歷史的具體體現,與其他藝術品收藏一樣,收藏的是厚重的酒文化。換句話說,其文化底蘊越是厚重,價值越是不菲。比如,2011年4月,由貴州省拍賣公司舉辦的“首屆陳年茅臺酒專場拍賣會”,一瓶被譽為“酒王”的“精裝漢帝茅臺酒”成交價高達890萬元,刷新了茅臺酒拍賣成交價格的歷史紀錄,這是因為這款“精裝漢帝茅臺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然而,在魚龍混雜的酒類收藏市場中,各種品牌的收藏酒都能見其身影,一些根本沒有文化底蘊和附加值的“收藏酒”也標出很高價格,大有玩價格概念之嫌。
對此,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郭五林教授說:現在收藏高端白酒,一般是按照年份來估定價格,而除茅臺、五糧液外,許多白酒的文化底蘊都未能很好地發掘出來,從而影響到它的價值,這是一個矛盾。所以說,白酒收藏還是很有挑戰性的。為此,郭五林建議一般人不要盲目加入進來。
短板四:投資風險較大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名酒的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將被充分發掘。而收藏酒的興起,正是將我國傳統酒文化和現代投資收藏文化充分結合起來。未來,隨著白酒收藏熱的不斷深入,相關配套產業將會逐漸成熟和規范,收藏酒或將成為一種“經濟現象”。
然而,收藏家曾驛維卻無不擔憂地說:“目前國內沒有專門針對酒類收藏的法律,也沒有專門的權威部門規范市場,更沒有權威機構組織拍賣活動。只有收藏市場完善了,投資者才能得到更好的收益回報。”
對此,遼寧省拍賣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劉志堅建議說,收藏白酒者應注意幾個要素:一個是歷史,一個是品牌,還有升值空間以及個人偏好等。酒類與其它收藏品相比有不同之處:它本身是一種消費品,只有在品嘗之后才知道到底是不是好酒,但是一旦飲用,它便被消費掉而無法再收藏,這是一個矛盾的事情。
白酒收藏如何謀定未來?
現階段,我國酒類行業經濟效益快速提升,因此,未來的白酒收藏應會表現出很樂觀的前景。
經營謀利的投機行為,在收藏界將會逐步淡化,基于雅趣、工于研究、高品位、重欣賞、勤交流的白酒收藏群體最終將占據主導地位,白酒收藏將由價格感性向科學藝術理性方向發展。
白酒收藏者將更注重酒類產品的品味、科學、文化、藝術、歷史價值。收藏者不再更多地著眼于增值,而是更注重對那些古董級、標本級、與文化藝術大師直接相關的的收藏酒品。
可以預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國人對白酒認識的深化、視野的拓廣、消費情趣的轉移、消費群文章來源華夏酒報體的擴大,將隨之出現一支以白酒收藏為主的生力軍。
支招一:從品質上下功夫
從收藏角度上講,白酒收藏要講究兩條原則:一是高度酒才是首選,一是知名品牌的升值空間更大。中國釀酒大師唐圣云說,50度是白酒收藏的分水嶺,50度以下的低度酒因為乙醇很容易揮發,酒味容易變淡,所以無法長期保存。這一說法,實際上為酒類企業搞收藏酒劃定了最低紅線。
毋庸置疑,真正意義上的白酒收藏,是一種很高雅的行為。然而,激情過后是冷靜,風潮之余亦會復歸平靜。因此,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到,由于缺乏鑒定標準,加上高端白酒假冒偽劣現象屢禁不止,而且白酒保存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收藏者入市一定要倍加謹慎。作為酒類企業,還需要在標準鑒定下一番功夫,不能憑你打個什么年份、宣布個什么品級就能算數的,而要多在權威部門認證這個問題上多下功夫,這樣,才會增強其升值空間。
支招二:注重酒文化底蘊
白酒收藏注重文化內涵,而知名品牌與非知名品牌的文化底蘊肯定不可同日而語。白酒收藏,與字畫收藏差不多,如果你選擇名家的字畫,如張大千、徐悲鴻等的字畫肯定比不知名的書畫家的升值要大得多。
居于這樣的理念,瀘州老窖推出了由國家級釀酒大師沈才洪與現代藝術大師許燎原共同打造的“國窖1573”48度、58度限量版定制酒。
這一點,其實也為二線名酒提了個醒:不要盲目推出收藏級酒品,理由很簡單,真正的藏家不會“買單”的。
支招三:建立規范的收藏酒交易市場
針對目前收藏酒市場尚不規范的現狀,尤其是收藏酒法律法規尚不健全的現狀,行業協會應該及時向國家相關部門反映,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盡可能規避投資者的風險,確保投資者的收益,并在收藏酒市場建設方面下功夫,從而促進收藏型白酒的成長壯大,為廣大消費者特別收藏界人士提供一個極具投資升值空間的白酒收藏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