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抱回7個中國馳名商標
湖北省石花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消息,該公司“石花及圖”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至此,自2005年《關于振興湖北酒業的若干意見》出臺以來,湖北省白酒行業已經捧回稻花香、枝江、白云邊、關公坊、石花等7枚“中國馳名商標”,數量僅次于川酒和黔酒。
此前,全省釀酒行業座談會議曾透露,我省白酒總產能僅居全國第七,但白酒銷量位居全國第三。
最近7年,鄂酒走出了一道漂亮的上升曲線。
復興之后仍待沖高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湖北白酒在占本省工業經濟總產值的權重、省外銷售能力等多個指標上,相較川酒、黔酒仍有不小差距。
2011年,川酒產值1380億元,約占四川省工業總產值6.6%;黔酒產值290億元,約占貴州省工業總產值5.2%;鄂酒產值約260億元,僅占湖北省工業總產值0.9%。
與此同時,鄂酒產量30%以上外銷,70%左右供應省內,多屬區域品牌;單一品牌銷售額均在50億元以下,且無一家企業獨立上市。
環顧四周,除了五糧液(37.99,1.24,3.37%)和茅臺,與鄂酒同時走上復興之路的蘇酒洋河、川酒瀘州老窖(45.91,0.70,1.55%)等銷售額早已登上百億高臺,品牌的全國化也幾近完成。實力稍遜的徽酒,也擁有金種子、古井貢兩家上市公司。
知名白酒評論員肖臘青表示,湖北白酒生產企業眾多,產業過于分散,產品結構偏重于中低層次,影響力較大的白酒品牌稀缺、魅力型行業領袖人物不足。復興之后的鄂酒,仍待沖高。
全國白酒競爭升級
肖臘青認為,鄂酒復興的成功,在于順應了中國白酒消費升級“黃金十年”的大勢。下一步沖高,仍應看清全國白酒行業的發展大勢。
2012年,持續高速增長近十年的中國白酒產業,增速開始放緩,行業競爭更趨白熱化。在此背景下,全國白酒產業呈現出以省為單位的“戰國”新格局。
目前,貴州提出以“國酒茅臺”拉動二三線白酒,提高“黔酒”產區的知名度;四川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江蘇以“蘇酒集團”推動蘇酒板塊全面復興;徽酒也提出“縱橫聯合,抱團發展”;豫酒力求整合資源,實現集群化發展。
肖臘青認為,企業個體對比省級集團軍,好比在同一個水塘里,你在釣魚而別人在撒網,一個個魚鉤擺放得好不熱鬧,但遠不如人家一網下去來得實惠。下一階段,白酒產業以省級為單位的集團軍對抗開始趨于強盛,企業個體之間的競爭將逐漸弱化。對于鄂酒企業而言,應將更多的資源從各自“區域性小盤”轉而共同瞄準“全國大盤”。
產區整合的猜想
2011年,我省曾有專家建議,效仿蘇酒整合,組建“鄂酒集團”。無奈鄂酒向來有“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思想,以產權為基礎的整合之路,短期內似難破題。
肖臘青認為,相較而言,產區整合或許更有利于擴大鄂酒的發展空間。產區一旦形成,放大效應非常強大。尤其是一些白酒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打造一個好的產區概念將有助于整個地區白酒產業的發展。目前,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的7家鄂酒品牌,絕大多數在四川擁有基酒生產基地。建議鄂酒可向長江上游延伸,協力川酒共同打造“長江中上游名酒經濟帶”。“兩湖地區也具備形成白酒產區的條件。”白酒技術專家高月明認為,地處長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擁有優質的糧食,水資源稟賦居全國前列,產業集群度高,且都處于白酒兼香帶和濃香帶的交匯點,有望成為中國川黔產區、黃淮產區之外的第三大白酒產區。“無論最終選擇何種整合方式,現階段鄂酒沖高,需要的是將所有個體聯結起來形成共振,互為支持與協同。”肖臘青說。
鄂酒品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名單
年份 商標 公司
2006年 稻花香 稻花香集團2007年 諸葛釀演義
湖北古隆中演義酒業有限公司
2008年 枝江
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白云邊
湖北白云邊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 關公坊 稻花香集團2012年 清樣 稻花香集團
石花
湖北石花釀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