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19日訊(記者 張世福 劉永曉) 貴州善釀美酒,貴州酒也素來是“好酒”的代名詞,但長期以來,能在全國叫得響的貴州酒品牌除了茅臺便屈指可數,而每年茅臺的產量有限,貴州白酒行業的發展便面臨制約。如何提升白酒產業整體價值?貴州人在中央政策文件的扶持下,展開了一場振興貴州白酒產業、建立產業群的戰役。
貴州白酒現狀:僅靠茅臺“單條腿走路”
談到好酒,必說茅臺??沙嗣┡_,貴州省外的人們好像說不出其他黔酒的品牌了,本來有著眾多名酒的貴州酒產業而今面對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品牌混亂,茅臺“單條腿走路”,其他的黔酒品牌失去了長久以來的品牌價值,這是貴州省政府一直考慮的問題。
歷史上,貴州酒品牌曾經馳騁中華大地,幾多貴州品牌酒久富盛名。如“習酒”、“鴨溪”、“董酒”、“貴州醇”、 “貴陽大麯”等在國內市場均具有一定市場親和力和忠誠度,但是一些酒生產企業缺乏品牌長遠戰略規劃和傳播品牌的意識,特別是當時國企機制下,經營者缺乏競爭意識,沒有打造百年品牌的長遠謀略和戰略眼光,以至諸多“貴州酒品牌”逐步失去市場競爭的生命力與活力,一些品牌被茅臺兼并或收編。
就貴州酒的品牌競爭力看,唯有“貴州茅臺”具備了參與全國白酒市場競爭的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其他的目前仍以區域性品牌為主,規模小,難抵“海嘯”,這是貴州酒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除了“茅臺集團”外,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白酒企業寥寥無幾。品牌分散,缺乏強勢品牌扎堆效應,是貴州酒面臨的第二大問題。
中央政策支持 貴州白酒井噴發展指日可待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號文件)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特色輕工業。利用赤水河流域資源和技術優勢,適度發展名優白酒,確保產品質量,維護品牌聲譽,推動建設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產基地。
無獨有偶,2009年貴州省就出臺六大產業振興計劃,其中對白酒產業的振興提出明確計劃,并被作為重點扶持產業。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貴州省提出了工業強省的戰略舉措,歡迎資本進入貴州白酒產業,發展貴州的白酒。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王江平主任表示,“2010年貴州白酒產能僅為22萬多千升,‘十二五’期間規劃的產能要達到80萬千升,即為去年的四倍?!睘檫_到這個目標,目前貴州的白酒工業園區正如火如荼的建設中。
據記者了解,不少酒廠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開始征地擴充產能。政府對白酒產業如此重視,在全國范圍內恐怕都是不多見的。時任省委書記栗戰書甚至高調的提出,“未來10年中國白酒看貴州”的宏大愿景。
貴州人也清醒地認識到,“白酒振興計劃的實施,不是一個低水平投入建設和簡單擴大產能的概念,而是通過對現有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升級,從而實現貴州白酒產能和附加值‘雙提高’。”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有關負責人相信,一系列促酒扶酒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有望助推貴州白酒行業的整體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打出貴州白酒品牌效應的牌,這就需要有不同階梯、不同方陣的重量級名優酒企來助陣,形成由點狀到面狀的高粘度產業聚合圈,同行同力共助貴州白酒產業的整體發展。
上述人士稱,當前貴州白酒業的發展,面臨規模小、競爭力整體趨弱的局面。要走出這種尷尬,需要建立產業群競爭優勢。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快以茅臺為龍頭的領導型企業培育和發展,并依靠凈化市場競爭環境,為茅臺打造世界品牌提供健康有利的市場競爭條件,進一步提高貴州茅臺集團在整個白酒業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優勢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加快貴州酒第二梯隊品牌和企業的培育,包括“習酒”、“董酒”、“貴州醇”、“鴨溪”、“珍酒”等在內的酒廠,應該盡快解決機制和體制上的束縛,順應當前名酒集中趨勢,讓這些酒廠盡快走出困境,加大自身競爭力的培育和發展。
政策給力,市場認可,茅臺品牌效應將使黔酒占盡天時地利,其井噴發展已箭在弦上。(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