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重慶采訪了一位在當地頗有名氣的經銷商,這位被人們稱為“文商”的經銷商朋友對白酒、紅酒行業以及市場有著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行業經營和預判上也有較先進的概念。采訪中當談到白酒的未來發展時,他向記者講到,白酒要想走出國門,除了常被提到的改進營銷策略、整合資源以致整個產業的良性發展、改善包裝提高品牌國際影響力等以外,還有一點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健康。
他認為,白酒不能為國外人所接受的很大部分原因是中國白酒的酒性,拿紅酒來說,它是有益健康的,即使多喝不會造成接下來幾天身體的不適反應,甚至如伏特加這類的烈酒,也不會造成如白酒一般難熬的醉酒“后遺癥”。他說,如果白酒能在保留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如:口感、御寒祛濕、基礎制作工藝等,再向紅酒學習,減少其“后遺癥”指數,做到“喝了舒服、喝了健康”,保留基本屬性,結合紅酒優點,那么白酒未來肯定會更容易被國外消費者所接受。同時他也表示,這暫時只是種理想化觀點,在目前條件下實踐起來難度太大,即使要實現,未來也得花至少十幾年才能往這個趨勢發展。
隨著社會的改變,消費者觀念的變化,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保養、品質,傾向于理智消費。若未來市場上真出現了不傷身的“健康酒”,那也許也就迎來了中國白酒完全不同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