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消費有其特有的消費環境,其中,公務消費、商務宴請毫無疑問成為大頭,其巨大的消費能力,不嫌貴只嫌不貴的消費價值取向,成就了高端白酒和其背后的巨大利潤空間。但是,當我們真正在市場進行研究的時候,不難發現,這樣的白酒消費方式其實存在一個巨大的隱患:后繼無人!
且不說公務消費能夠支撐多久,從消費人群來看,白酒消費的“老齡化”趨勢已經開始顯現,以80后為界限,年輕消費者對于飲酒的價值認定,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其一是政務商務消費的觀念開始淡化,自我關注的一代必然導致飲酒目的的變化,小聚、自飲逐步成氣候。對于健康的關注,飲酒后是否會給他人造成氣味等感覺的影響,都會成為他們關注的要點。另一方面,飲酒所表示的自我群體的歸屬認識,也會導致他們重新定義酒文化和價值觀念。一味沉溺于歷史、年份等宣傳概念,忽略時尚、健康、休閑等新的價值定義,只能讓年輕一代消費者離白酒越來越遠。
白酒產業要有未來,就要將目光放在年輕消費者身上,著眼于20年甚至30年后的市場變化。
其一,酒文化包含的內容需要發生變化。從之前的更多關注于“群體”,轉變為關注“個人”,其情感共鳴將會逐步基于個人內心世界的感受,而非周圍環境對于自己的認同;
其二,飲用場合的碎片化。從政務、商務需要飲酒,逐步變為政務、商務、小聚和自飲等多種場合的組合,飲用理由和場合將會逐步碎片化,關注飲用場合的理由將會逐步減弱,關注飲用者內心的理由,將會逐步加強;
其三, 對于酒體本身的關注將會逐步加強。基于網絡的信息普及,將會改寫現階段信息不對稱的狀態,消費者會更加理性,包裝和概念將不會再是白酒的主要價值;其四,健康飲酒逐步占據主流。無論是聚飲還是獨飲,一味拼酒不再是豪氣的同義詞,理性飲酒將成為新時尚;其五,白酒不再僅僅關注歷史,更要關注“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