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半年報,其十大股東名單里赫然出現了一個洋面孔——摩根士丹利國際,其以412.42萬股的持股量,躋身為第六大股東。摩根士丹利俗稱“大摩”,是一家成立于美國紐約的國際金融服務公司,與高盛集團齊名,摩根士丹利國際為其下屬公司。
無獨有偶。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于日前發布半年報,披露中糧集團6月底持有該公司約974萬股,占總股本的0.7%,位列第九大股東,而此前中糧從未出現在瀘州老窖股東榜上。一貫于并購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中糧集團,此次突然以“蜻蜓點水”之姿低調現身瀘州老窖股東榜,市場驚訝之余,猜測之聲不禁四起。但據瀘州老窖權威人士稱,未就增持事宜有所溝通,雙方也沒有任何合作。
不管雙方事前有無默契,但此事傳遞出的信息值得重視。它說明產業大鱷、資本高手紛紛覬覦白酒行業、力求插足名酒企業,白酒業正顯露群英薈萃、諸侯咸集之端倪。
從聯想、海航、中信、平安、巨龍、國泰君安、維維豆奶等業外資本的強勢進入,到泰國TCC集團、美國高盛集團、法國軒尼詩、英國帝亞吉歐的大力滲透,白酒業現已成為眾星追捧、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
白酒業受到中外資本的青睞絕非偶然,這是由白酒業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預期等多種因素造就的。依筆者之見,白酒業目前存在著“六高”、“六低”的現象,為中外資本的介入創造了需要與可能。
“六高”是指:行業發展力高、企業應變力高、產品議價力高、文化承載力高、市場成長力高、利潤獲取力高。這“六高”對中外資本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使它們對白酒業趨之若鶩。
“六低”是指:企業集中度低、市場集中度低、產品集中度低、資本化水平低、國際化水平低、行業進入門檻低。這“六低”為中外資本涉足白酒業提供了機會、條件和空間,使它們對進入白酒業信心滿滿。
進入白酒業的資本有中外之分,有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之分,還有長期滲透與短期試水之分,但追逐高額利潤則是它們的共性。
資本運作各有所愛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資本進入白酒業猶如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尋覓情人,要看體貌、察品行、量門第、慮前程,只有雙方對上眼才可能聯姻。條件不同、著眼點不同,選擇的標準、對象和時機也會不同,顯示了資本進入白酒業的個性。
拿此次中糧集團在二級市場購買近千萬股瀘州老窖股票來說,首先是對瀘州老窖戰略和業績的認可。
2012年上半年,瀘州老窖實現銷售收入約51.9億元,同比增長45.67%;實現凈利潤約20.09億元,同比增長42.44%;每股收益1.437元。瀘州老窖解釋其業績優異的根本原因,是堅持“輕資產、重品牌、多杠桿”的戰略路線。
“輕資產、重品牌”正是諸多國際大企業的共識。猶如保羅·華爾士所言:“沒有品牌,再高檔的酒,也只是一瓶變了味道的水。”酒業巨擎帝亞吉歐幾乎所有的并購都是基于品牌的資本并購,而不是基于固定資產,其收購兼并不單純以擴充規模為目的,而是以掌控酒業頂級品牌為最終戰略目標。
瀘州老窖多年來一直堅持“雙品牌(瀘州老窖、國窖1573)驅動,多品牌運作”,全面卡位濃香型白酒市場,實現高端、中端、低端全品牌、全價格帶多點發力,滿足市場各層次需求。
瀘州老窖在做酒的同時,進軍證券業,控股證券公司;進軍金融業,組建小額貸款公司和地區性銀行;建設“瀘州酒工業園區”,實現全產業鏈無縫化對接市場;吸引重點經銷商入股,構建產銷新格局;新增1.8萬口酒窖日前開工建設,這些窖池將釀造出6.2萬千升白酒,提高產能20%;對應配備30萬噸有機原糧種植、40萬千升基礎酒釀造、80萬千升基酒儲存和配套100萬噸灌裝生產、150萬噸白酒配套包材供應、300萬噸加工及物流配送。多杠桿支撐業績、全方位保障企業前行,瀘州老窖的大手筆、大動作必然引起業內和業外(包括中糧集團)的關注與好感。
對中糧集團而言,進入白酒業早已是內定的戰略。作為大型央企的中糧集團,對以糧食為原料的所有產業都抱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企圖心。
據系,中糧旗下目前主要有“龍虎尊”和“老古坊”兩個白酒品牌。“老古坊”所屬的中糧黑龍江釀酒有限公司2002年被華潤集團收購,2005年加盟中糧集團。“龍虎尊”所屬的安
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徽中糧發展龍虎尊酒業有限公司,則是中糧集團于2002年在收購安徽焦陂酒廠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中糧集團先后與古井貢、洋河、枝江、沱牌、西鳳等白酒企業傳出“緋聞”,但最終均未“成親”。
在白酒產業上一直未能擁有全國性的強勢品牌,恐怕是中糧集團的心中之痛。其此次在二級市場增持瀘州老窖股票,不排除向瀘州老窖示好、試探進一步聯姻的可能性。但對“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中糧集團來說,要想控股像瀘州老窖這樣的名酒企業絕非易事,因為地方政府這一關就很難闖過去,其對此應該是心知肚明。
至于摩根士丹利入股茅臺,其理由更是不言自明。有媒體報道,摩根士丹利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策略師郭強盛稱:“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向有利的方向發展,并已經在二季度觸底;A股和H股的估值都顯著低于歷史水平。目前,摩根士丹利已經在全球新興市場的配置中,將中國市場放到了第一位。”由此看來,貴州茅臺很可能就是摩根士丹利國際這次新認定的目標。
茅臺作為企業的高知名度、作為品牌的高美譽度、作為產品的高議價能力世人皆知,茅臺今年上半年即贏利70億元,受到摩根士丹利的追捧很正常。
外資和國內業外資本進入白酒行業表現方式多樣,或直接或間接,或直線或曲線,或兩心相悅或一廂情愿,但目的都是參股或控股意向企業以攫取超額利潤;與此同時,它們必須支付相應的資金,有的還要輸出先進的理念和科學的管理,以加快白酒企業現代化、國際化的步伐。
因此,從總體上講,摩根士丹利入股茅臺、中糧集團參股瀘州老窖都是一件好事,我們既要高度關注又不必過度解讀。今后類似這樣的事件,將會越來越多。
白酒業格局風云凸顯
國際資本和國內業外資本對白酒業的介入雖然來勢兇猛,但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還不足以掀起大風大浪,若假以時日必將使白酒行業洗牌的速度加快、整合的規模加大、格局的變動加強。
變化將表現在許多方面:
其一,推動企業強弱易位。國際資本和國內業外資本的進入,不僅使一些白酒企業獲得資金支持,還可能使這些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經營水平、策劃水平、公關水平,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使一些強勢企業更強、弱勢企業變強。與此相關聯的,則是一些強勢企業變弱、弱勢企業更弱甚至被淘汰出局。
其二,形成大型或超大型集團。某些國際資本和國內業外資本可以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大規模
收購兼并白酒企業,逐步成為行業寡頭。華潤集團進入啤酒業走的就是這個路子,自己也坐上了啤酒業的頭把交椅。聯想接連收購河北乾隆醉、湖南武陵酒業、四川瀘州市瀘縣蜀光酒廠,并與多家名牌白酒廠“攀親”,也不能不讓人產生遐想。
其三,出現群雄爭霸的局面。國際資本和國內業外資本的介入特別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結合,會促使一些二線白酒企業和地方名酒企業崛起,對現有的行業霸主形成沖擊,攪動白酒業的固有格局。
國際資本和國內業外資本(包括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在白酒業的進進出出實屬平常,我們應以寬廣的視野、寬闊的胸懷對待之;但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心中有數,在事關企業的控股權、品牌的控制權問題上要三思而行、慎之又慎。這兩權之于企業如同空氣和水之于人,不可輕易旁落,輪胎橡膠、飲料、日化乃至啤酒業曾有的教訓不能忘。
轉載此文章請注明文章來源《華夏酒報》。
要了解更全面酒業新聞,請訂閱《華夏酒報》,郵發代號23-189 全國郵局(所)均可訂閱。
編輯:苗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