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自主收縮跡象明顯,人力、原材料等制造成本上漲,國務院第621號令對三公消費作出規定……顯然,今天的白酒業面臨1997年后的新挑戰。日前,記者在四川、湖北采訪時發現,中國白酒業正積極從三個方面應對挑戰,以期贏得可持續發展。
合縱連橫,重劃白酒新格局
在成都,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03年全國白酒企業為3.7萬家,其中產量超過兩萬噸的企業只有33家,利稅超過億元的只有20家,占行業的61.8%的利稅份額;前10位企業的利潤總額達74%,全國虧損面大,超過全行業50%。2003年全國白酒總產量330多萬噸。十年磨一劍,白酒業整合升級,到了2011年,中國工業釀酒協會白酒分會給出的統計數字是,白酒企業銳減到1.8萬戶,白酒產量卻達到了1025多萬噸,實現利潤571.59億元,上交稅金445.1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中的前50位企業的各項數據占行業比重是:產量占70%,銷售收入占80%,稅金占90%、利潤占99%。實踐證明,優勝劣汰法則也適于白酒業。
據介紹,有“中國最大白酒原酒基地”稱號的四川邛崍,鼎盛時期有千余家酒廠,2002年全面下滑,優而散、精而小,缺乏核心競爭力的邛酒曾一度跌入低谷。2009年,邛崍市為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國白酒金三角”產業發展規劃,招商引資,建設“中國名酒工業園”,提高了該市白酒產業集中度和白酒附加值。
品牌再造,鍛造白酒核心競爭力
“八大新名酒將會為白酒的未來發展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日前,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宏柱對未來發展信心滿滿,提出在“十二五”末打造500億元產業集群的構想,蔡宏柱的底氣來自哪里?熟知稻花香的人都知道,稻花香品牌和文化支撐了蔡宏柱的理想。
2003年,稻花香跌入了谷底,蔡宏柱開始了品牌再造,通過精心打磨和淬煉,2011年稻花香成功入選“新八大名酒”,并被國家商務部正式認定為“中華老字號”,品牌實力得到彰顯。今年6月底,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了第九屆《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稻花香集團以168.85億元進入榜單百強,品牌價值增長了50.27億元。品牌再造提高了稻花香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目前白酒“英雄”品牌都在提升品牌競爭力,茅臺申請“國酒商標”引行業地震,五糧液精心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酒都宜賓·五糧液文化特色街區”, 洋河品牌“釀造”了藍色奇跡,關公坊用“創新文化”為品牌插上了“情義”的標簽……
蔡宏柱認為,白酒營銷是品牌的戰爭。擁有市場極為重要,而擁有市場的唯一途徑就是擁有強勢的品牌。品牌再造的意義就是鑄造強勢品牌,提高品牌營銷力。
事實上,通過品牌競爭力的提升,白酒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大增。白酒中報數據顯示:上半年白酒收入增長29%,利潤增長55%,利潤增速為年內最高值。對此,白酒強勢品牌功不可沒:五糧液、茅臺、洋河股份上半年業績分別是:公司營收150.50億元、132.64億元和93.09億元,同比增長為42.05%、35%、50.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億元、69.96億元和31.73億元。
科技制酒,開創釀酒工業新紀元
日前,在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擴大會議上,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白酒分會會長王延才指出,白酒工業作為傳統工業,在實現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工業現代化方面任重道遠。全行業企業應該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將實現白酒工業從傳統工業向新型現代化工業轉變作為企業發展的主導方向。
記者在勁牌采訪時發現,勁牌在所屬楓林酒廠用數字化和機械化全面提升傳統白酒產業,蒸糧、糖化、培菌、發酵、蒸餾過程,全面實現了機械化,所有物料全程不沾地,并且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酒的優級率達到70%-80%,并解決了傳統釀酒工業存在的高能耗、低產出、污染嚴重的問題,也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了。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分會秘書長趙建華稱之為“開創性地實現了釀酒的全面機械化,是釀酒行業里程碑式的突破”。
據了解,洋河、汾酒、今世緣等廠家已多次到楓林酒廠參觀,學習勁牌機械化釀酒經驗。
編輯: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