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近日,聯想控股旗下酒業公司以4億元的價格全資收購孔府家,至此聯想控股旗下已有3家酒企。資本飲酒,尤其業外資本大舉進入酒行業,正在加速酒企的兩級分化,酒業調整在所難免。強者愈強,弱者加速消亡,馬太效應將呈現。當然,資本進軍酒業并非高枕無憂,血本無歸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另一類資本則進入酒的流通領域,比如酒業經銷商隊伍的快速擴張,這里就有很多業外資本,典型的像紅杉資本、中信產業基金和KKR等風險資本進入酒仙網、華致酒行等渠道。
不同的資本有不同的玩法,技術高低將決定資本方的收成。
資本“飲酒”
酒業的高毛利是吸引資本進入的根本動力。今年中報顯示,上市酒企的平均毛利率達到62.10%,而酒行業的整體毛利率近5年也呈持續上升的態勢。不僅如此,白酒行業還有輕資產、高現金流、存貨增值、產業鏈管理容易等特點,同時,消費升級決定高端酒會持續增長,許多白酒企業的潛力尚未挖掘完。這都是吸引資本進入的有利因素。
“十一五”期間,全國酒類消費總額從4886億元增長到8058億元,年均增長13%。但白酒行業諸侯割據、布局分散等問題依然存在,基本每個地區、甚至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酒廠和品牌,白酒行業的集中度較低。
整合,成了行業共識。
近幾年,茅臺、五糧液(000858)等白酒行業龍頭企業已經著手對區域品牌實施整合并購。海航、光明食品、聯想控股、中糧等業外資本進入白酒行業時,也不約而同地將區域優勢品牌作為首選目標。
此外,風險資本也大舉進入。今年以來,北京沃衍資本管理中心等多家基金聯合投資酒仙網,君聯資本入股迎駕貢酒等。值得一提的,在房地產等行業賺夠錢的投資也開始涌向酒業,大量財力雄厚的新經銷商隊伍形成。部分強勢白酒品牌經銷商的總體規模從2010 到2011年擴張1倍多,今年還在擴張。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認為,業外資本看重白酒企業的高利潤和資金流動性,紛紛進入酒類行業爭奪中端及次高端白酒市場份額。資本介入之后,大規模的并購重組將是主要發展趨勢。
業內共識是,行業普漲的黃金十年已成過去,未來會出現馬態效應。
對于資本大舉進軍酒業,長期觀察酒業的朱志明認為,資本進入后,要么加速其成長要么加速其死亡。表面看酒企毛利高很風光,但營銷推廣費用也高,市場競爭大,賺錢并不容易。
確實如此,查看上市酒企的中報會發現,今年以來酒企的盈利增長放緩,不斷上升的市場進一步擠占利潤空間。例如,古井貢酒(000596)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率高達27%。
分化在即
對于收購,不同收購方也有著不同的觀察角度。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唐旭東表示,白酒行業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行業,聯想控股將秉承制造卓越企業的理念,將酒業板塊打造成行業領先的企業。
把“有文化、有歷史積淀的區域龍頭品牌”作為收購對象,目前聯想控股酒業收購的3個品牌都已經有50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具有一定知名度,且有雕琢空間。
聯想控股酒業將通過人才、資金、管理、營銷等方面的資源注入,實現對控股酒企進行“基因重組”。在聯想控股酒業的雕琢下,武陵酒業、板城酒業在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有所提升。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看好聯想控股酒業。他認為,“這樣做實業的資本進入酒業,而不是抱著‘賺快錢’的心態,有利于行業發展,否則玩資本運作會吹起行業的‘泡沫’。”
目前市場上,資本進入酒業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如聯想控股酒業一樣直接操刀,另一類是財務投資參股,如風投入股酒仙網。前者如同自己開車,后者如同搭車。
兩者面臨的風險有所不同。梁銘宣認為,戰略投資的劣勢在于對白酒業務的不熟悉,容易出現決策失誤等;財務投資的劣勢在于不能參與企業經營,無法掌握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
朱志明認為,現在高端白酒市場格局已定,形成了茅臺、五糧液穩定的二元結構。次高端區間也已擠滿了公司,再想突圍出來并非易事。不過,他也表示從區域性品牌向全國性品牌比較難,但是重新打造一個全國品牌倒有可能。
現實的行業情況是,茅臺、五糧液這兩家大鱷紛紛表示將整合行業內優勢資源,實施并購擴張戰略。已有的上市酒企也在做這樣的事,對于未上市的酒企而言,比拼資本實力肯定不占上風。
區域酒相互滲透加劇,比如蘇酒、徽酒相互擠占市場空間,川黔、兩湖板塊也是如此。強勢地產酒與二線名酒在中檔、次高端市場形成正面競爭。
記者觀察
資本獲利不確定性在加大
齊魯證券分析師謝剛認為,不是所有白酒都能全國化或者說在周邊省份實現“區域化”,只有極少數品牌(甚至可能就一或兩個白酒品牌)能脫穎而出。相當多的中端、次高端品牌白酒會混戰于“省外市場”,這時紅海會出現,以往的營銷利器失靈,利潤增速出現拐點,費用大幅上升超過收入增速。
而經過快速膨脹后的經銷商隊伍也將進入困局。目前白酒行業經銷商盈利難度已經比去年明顯提高,加上限制三公消費對行業的負面影響,如果未來持續惡化,承受不了壓貨之痛的部分經銷商退出,會對酒企造成重大影響。業界認為,現在許多酒廠已經在透支渠道資源。
謝剛表示,長期而言,中國白酒市場容量是穩定的,考慮人口結構的變遷,不僅很難有大幅提升,甚至有可能市場容量(飲用量)會逐步緩慢下移,而現在市場看多白酒整體行業的主要邏輯“漲價(升級)及銷量提升”將不復存在。
行業已經面臨拐點,全行業齊頭并進高增長的幸福時光結束了,擠壓式增長將替代擴容式增長,資本獲利不確定性加大。
比如,入股華致酒行的中信產業基金和KKR等風險資本只能等再次沖刺IPO了;國際酒水巨頭帝亞吉歐在今年成為水井坊(600779)實際控制人后,半年營收降2.3%低于預期,其推動的內部調整可能經歷較長時間。這表明,帝亞吉歐在國外的經驗對于中國市場的有效性也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