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整個釀酒行業實現銷售收入6631億元,全國酒類消費總額為8000多億元。預計到2015年,整個釀酒行業的銷售收入將達到8300億元,屆時流通行業的銷售規模應在1萬億元以上。
在這種形勢下,酒類流通行業有必要集行業之力,針對未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的發展,進行更深入的交流。8月29日,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主辦、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人民政府承辦、蕪湖市雨耕山文化創意產業園管委會及雨耕山實業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酒類流通行業“十二五”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安徽蕪湖舉行。
這次會議除了有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員、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白酒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馬勇、上海市酒類專賣管理局局長盧榮華、安徽省酒業協會會長季家宏、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朱思旭、江蘇省酒類行業協會會長陳國鎖等“酒頭”參加外,還邀請到了浙江商源集團、廣東粵強酒業、福建吉馬集團、北京市糖業煙酒公司、江蘇蘇糖糖酒食品公司、江蘇中糖德和經貿公司、名品世家酒業連鎖公司、酒仙網、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等國內知名流通企業參會。
本次會議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員主持。據劉員介紹,會議召開的背景是商務部在去年制訂了《“十二五”期間加強流通管理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酒類流通領域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對于引導流通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會議希望通過行業協會、管理部門與酒類流通龍頭企業的深入交流,深刻理解和貫徹《“十二五”期間加強流通管理的指導意見》,并對行業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深入剖析,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企業發展戰略,推動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到會的酒類流通企業紛紛根據自身對《“十二五”期間加強流通管理的指導意見》的理解,進行了現場交流,并結合企業實際,對酒類流通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戰略展開探討。最后與會企業達成共識,將在認真研究、領會商務部《“十二五”期間加強流通管理的指導意見》的基礎上,擔當起龍頭企業的行業責任,積極探索有利于行業發展的新模式、新技術,推動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方向:以“十二五”規劃為指導
2011年,商務部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和酒類流通發展的現狀,制定了《“十二五”期間加強流通管理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酒類流通行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在規劃制定的過程中,中國酒類流通協會協助商務部多次召集部分企業、行業專家和有關學者進行研討,提供資料、素材和建議,并草擬了三份初稿,所有參與的企業、專家和學者都為規劃的制定建言獻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商務部制定的這個規劃,結合了國家行業主管部門對酒類流通行業未來發展的戰略部署和對企業的要求,既具有前瞻性,又貼近實際,對于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當前,我國酒類市場經歷過前幾年量價齊升的高速成長,卻在今年遇到國家經濟增速放緩,高檔公務用酒受到限制,以及近幾年白酒產能急速擴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未來市場的變化不得不引起流通企業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商務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發展目標與主要任務,對于企業把握方向、明確發展目標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近些年,得益于國家經濟和酒類市場的快速增長,加上企業的積累和奮斗,酒類流通行業涌現出一批年銷售額過10億元,上百家年銷售額過億元的龍頭骨干企業,形成了行業發展的核心力量。隨著酒類流通企業人員素質的提升,經營管理的升級,商業模式的更新,新理念、新技術的應用,酒類流通逐漸從傳統落后的行業進入到現代化的發展軌道。
然而,酒類流通行業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目前流通行業仍然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流通模式、經營手段仍較陳舊,企業管理現代化程度不高,新觀念、新技術應用不普遍,行業總體現代化水平亟待提高等。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在會議上指出,與會流通企業應以商務部酒類十二五規劃為指導,由“靠天吃飯”、以量求生存,變為積極創新變革、主動出擊,以質量促發展。結合企業和行業的發展現狀,制訂科學合理可行的企業發展戰略和規劃,擔當起龍頭企業的行業責任,帶領行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創新:行業升級的加速器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傳統的流通模式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十二五”期間作為我國酒類流通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規劃中提出的很重要一點是通過創新,讓酒類流通企業更加適應市場的變化,加速流通行業的轉型升級。
通過現代技術建立電子溯源體系,是“十二五”規劃中提出的一項重要工作。圍繞這一點,上海市酒類專賣管理局局長盧榮華結合當地酒類流通管理的實踐談道,今年下半年,上海將挑選50家~100家酒類流通企業,先行建立電腦信息化管理的追溯系統,以便對酒類產品的流向進行實時監控。未來將通過2年~3年的時間,在上海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統。屆時,對于沒有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統的酒類流通企業,將不再發放《酒類經營許可證》,并以此為門檻,加快上海市酒類流通行業的管理升級,維護流通領域的健康有序發展。
本次會議上,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和酒仙網作為流通模式創新的代表,也分別帶來了各自在發展中的實踐經驗。上海國際酒業交易中心總裁李雯峰結合國外酒類投資市場的相關經驗,對國內酒類投資行業提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首先,我國酒類行業應從源頭上將消費用酒與投資用酒進行嚴格區隔;其次,酒類行業應在酒品形象的維護方面做出更多努力;第三,酒類投資市場需要更多酒類流通企業的積極參與;第四,我國酒類行業需要對酒品投資者進行更多的教育,提高他們對酒類投資的理解和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