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人代會、政協會陸續召開,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勤儉節約辦“兩會”,各地會期紛紛取消酒水供應,但“酒業發展”卻仍是熱門話題。。1月26日記者從四省人大獲悉,由宜賓代表團提交的《關于修訂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的議案已正式被省人大議案組收納。
代表建議修訂酒類管理條例
成都1月26日酒類產業是我省最具競爭力的傳統優勢產業,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法律體系的完善,我省1991年實施、2004年修正的《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已明顯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我省做強做優白酒產業的需求。1月26日記者從省人大獲悉,由宜賓代表團提交的《關于修訂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的議案已正式被省人大議案組收納。
議案建議,修訂四川省酒類管理條例應刪除《條例》中帶有計劃經濟色彩內容,以及與現行法律、行政法規不一致的條款;理順酒類生產、流通管理體制,整合質監、工商、商務等部門的監管職責,明確各環節相關職能部門的職能職責;加強酒類行業協會建設,發揮其在實施品牌保護、提高產品知名度、推廣行業技術進步、嚴格行業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根據我省獨特的生態環境,調整酒類發展規劃,明確產業布局,加強政府對重點產區的政策扶持力度;強化酒類知識產權保護,增設地理標志保護、名優白酒保護專章,明確酒類地理標志產品、名優白酒確認與保護內容。
制定名優白酒生產工藝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強化名優白酒企業周邊水資源和大氣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在擴能技改、科技創新、人才引進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加大對假冒偽劣名優白酒、酒類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處罰力度。
白酒企業擴產“野心”
貴州省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貴州省白酒工業總產值確保達到1300億元,力爭達到1500億元。作為領軍者的茅臺,其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開發其位于仁懷市茅臺鎮中華村的新建生產車間。建成以后,茅臺的年產量將會從3.7萬千升上升到7萬千升以上。
相比于貴州省的手筆,四川省更是來勢兇猛。去年3月份,四川省經信委發布四川省白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欲打造五糧液1個千億企業,宜賓、瀘州兩個白酒千億產業基地,預計到2015年,四川白酒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達3000億元。按照這一目標,僅四川一地白酒產值就已與2010年全國白酒銷售收入2700億元幾乎相當。
同樣,作為白酒生產和消費大省的山東也不甘示弱。按照山東省葡萄酒、白酒、啤酒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山東省白酒工業實現銷售收入518億元、利稅75億元,分別年均增長15%和12%。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山東省芝麻香型白酒生產能力約為5萬千升左右,到“十二五” 末力爭芝麻香型白酒生產能力達到8萬-10萬千升左右。
對此,鐵犁分析道:“未來10年,白酒行業將從整體繁榮過渡到兩極分化,行業收入和利潤將會向優勢企業集中,向區域強勢品牌企業集中,一批地方性的小企業將逐步被收購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