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中檔酒上位需“共振”和“共鳴”
自上而下的變化正在繼續。
1月21日上午,政協北京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相關要求,此次政協會議厲行勤儉節約的作風,會風和文風多有轉變。
“不上高檔菜,不上白酒”成為這次會議的焦點和整個白酒行業的關注點。
高端酒受阻
2012年,對所有高端酒品牌來說,并不是一個好年份。瀘州老窖集團董事長謝明就曾直言,“2012年是中國白酒行業最困難的一年”。
即便是五糧液也感受到了一股凜冽的寒風,整體市場環境的變化加上之前其多年間存在的部分大經銷商配貨過多導致竄貨嚴重現象,網絡渠道多頭亂象而終端業務員又無法管控的局面,加之動銷一般,經銷商庫存嚴重,五糧液主力產品水晶瓶五糧液在2013年出現一批價和實際零售價大幅下滑、經銷商微利甚至無利的情況。
對此,有觀點認為,2013年五糧液的業績增速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華夏酒報》記者了解到,五糧液2013年的總體銷售目標為350億元,同比增長30%,銷量增長20%。
高端酒市場銷售不暢也讓水井坊嘗到了苦頭。
因業績增長不見起色,迫使水井坊的洋老板——總經理柯明思主動退位讓賢,這家獨辟蹊徑意圖通過引進外資酒業巨頭帝亞吉歐來實現“英雄崛起”的品牌,也沒有繞開整體大背景的羈絆,三年來水井坊的表現,最終還是證明了洋股東和洋老板的“水土不服”問題。
據調查,與白酒行業業績呈現年均增長過半甚至幾倍的大潮流相比,水井坊卻一直停留在年均增長10%~40%之間的狀態,并沒有像茅臺和五糧液那樣,產能和產值不斷快速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水井坊之所以走到今天這一步,一方面是因為產品文章來源華夏酒報結構問題。“不像茅臺和五糧液都是高端和中端兩條腿走路,只堅持做高端產品的一條腿走路走得很艱難。”
尤其是在2012年,整體白酒市場尤其是高端酒市場遭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寒流”,主打高端市場的水井坊自然難以幸免。
實際上,由于多重負面因素使高端白酒市場遇冷,很多高端酒企已經緊急調整企業戰略,爭相布局中端和低端市場。相比之下,由外資控股的水井坊才開始加碼中端市場的反應速度則顯得有些遲鈍。
集體業績滑坡,白酒公司估值也遭遇雪崩,機構紛紛以大幅減倉做出回應。統計顯示,2012年四季度食品飲料占基金股票倉位比例相對三季度下滑了近一半多,白酒股在基金股票倉位中平均占比可能不足5%。為了穩定股價,茅臺集團斥資近億元入場增持。
雪上加霜的是,近段時間因為“保價”的策略,導致五糧液和茅臺受到了“反壟斷”方面的調查,而不得不改變已經推行的經銷商政策。
1月17日,五糧液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強調將遵守《反壟斷法》,根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四川省發改委的檢查情況,公司決定立即撤消《五糧液營銷督查處理通報》,并嚴格依據《反壟斷法》進行徹底整改,具體措施隨后公布。現在看來,經歷了2012年國家政策和產品信任危機之后的酒行業已然進入了發展的下行通道,行業前行的動力已經不足,調整在所難免。